【劉霞自由了 角力篇】
中國總理李克強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前天在德國柏林會晤,不足24小時劉霞便獲得釋放,極為巧合。兩國總理前天更簽訂20多項合作文件,涉及200億歐元(約1,843億港元),令外界認為德國用貿易換劉霞。有學者分析,最主因是中美貿易戰爆發,習近平想借釋放劉霞向德賣人情,換取支持,達至「聯歐抗美」還擊特朗普的目的。中國外交部昨則強調兩事件沒有關係。
記者:黎仕南
默克爾與中國領導人的關係一向頗佳,今年5月默克爾擔任總理後第11度訪華,李克強7月8日起亦4度訪德,但友好關係無損默克爾關注中國人權問題。默克爾每次訪華,例必接見內地維權人士,過往多次關注劉曉波夫婦的情況。今年5月她與李在北京舉行兩國聯合記者會,已經不點名談及劉霞問題,認為中德除了談貿易,亦要談人權問題,表明希望「共同討論現有的問題及解決方法」。當時李亦罕有一改以往強硬應對劉霞問題,口風稍為放鬆,表示:「有關個案問題,中國希望在相互尊重、平等合作的基礎上對話,說明中國的情況。」法新社昨引述消息人士透露,默克爾在5月已積極推動釋放劉霞,形容默克爾在事件中「起決定性作用」。
兩國領導人5月見面後,不足兩國月後再次見面。李克強在7月8日起4度訪德,獲默克爾接見,兩人在柏林共同主持第五輪中德政府磋商,見證中德企業簽署20多項雙邊合作文件,包括農業、教育、青年、衞生、化工、通信、汽車及自動駕駛等,涉及德國著名企業如BASF、寶馬、戴姆勒(Daimler)、西門子等企業,總值200億歐元(約1,843億港元)。有外媒指,默克爾會上再提出敏感議題,包括人權、非政府組織在華工作環境等。李在記者會上提到,中國會為「公平正義的國際秩序」作出貢獻,又強調人權狀況已經有明顯改善。
學者:貿易戰戰果之一
李克強與默克爾見面不足24小時,劉霞便立即獲釋前往柏林,令不少人質疑兩者是否有關。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昨強調,劉霞出國治病純粹個人意願,與李克強正在訪德並無關係。不過,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向《蘋果》記者表示:「中美貿易戰爆發,中國看到自己形勢短期內處於被動,加速中國聯歐抗美的策略,謀求在國務形勢上做合縱連橫,加上中國與歐洲的貿易只是6,000億美元(約4.7萬億港元),大有擴大的條件,所以決定放劉霞去德國」。他認為今次中共給予德國大面子,想換來德國及歐洲在貿易戰的支持。
歷史學家章立凡形容釋放劉霞是「中美貿易戰的戰果之一」,認為中共為了拉攏德國和歐盟,釋放了一名中國人質。日本《朝日新聞》評論稱,中國釋放劉霞有利中共在人權問題上遭指責摘的局面,想顯示出尊重人權法治的開放姿態。不過,評論認為劉霞問題拖延過久,顯示出來自中共內部在問題上的矛盾與對立。 路透社亦將釋放劉霞拉向貿易戰,指:「中國希望與德國一道團結起來應對美國。中國將(釋放)劉霞看成是給德國的一個面子,以此可以來加強中德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