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海洋的污染無日無之,即棄膠餐具、膠袋、膠樽等都是塑膠污染主要源頭,最易被忽略的就是膠飲管。單計美國每天就扔掉約5億枝膠飲管,數量足以圍繞地球2周半,若全球計情況更不堪入目,國際社會因而近年力推禁膠飲管措施。
據統計膠飲管連同攪拌棒是海洋塑膠垃圾的頭10大「元兇」之一,你可能只是花幾分鐘就用完一枝飲管,然而它卻要用上400至500年才可自然分解。在環保呼聲下,多間連鎖快餐店包括麥當勞等已率先承諾棄用膠飲管。連鎖咖啡店星巴克(Starbucks)周一宣佈,2年內在全球所有分店禁用「用完即棄」塑膠飲管,將使用生物可分解材料製作的飲管,例如紙吸管,以及特別設計的杯蓋,成為禁膠飲管的最大食品和飲料公司。
麥當勞在英國及愛爾蘭逾1,300間分店,會在9月起以紙飲管代替膠飲管;印度孟買的麥當勞分店亦都逐步棄用膠飲管。
其他連鎖快餐店如肯德基、Burger King、Subway,以及咖啡店如Costa Coffee都在英國等地的分店率先推行棄膠飲管計劃。英國首相文翠珊更將減塑膠垃圾訂為「國家計劃」,務求在2042年前令一切可避免的塑膠垃圾絕迹,同時呼籲英聯邦其他52個成員考慮跟隨。
與英國同樣在棄用膠飲管上走得較前的還有美國。西雅圖本月初正式禁止餐廳及咖啡店等向顧客提供膠飲管及膠餐具,違者最高可罰款250美元(約2,000港元),多個大城市如紐約、三藩市、波特蘭,以及加州都有意立法限制餐廳提供即棄膠飲管。全美有逾千分店的連鎖餐飲集團Bon Appetit以及阿拉斯加航空等大財團,亦已先後宣佈停用膠飲管。
歐盟亦都提出減塑令,計劃禁用包括飲管在內的10款即棄塑膠製品,以減少海洋垃圾。草案將提交歐洲議會審議待成員國代表表決,估計在2030年有關政策加上其他環保措施全面推行下,可減少多達220億歐元(約2,007億港元)由環境污染帶來的相關開支。
亞洲方面,台灣及印度都準備禁用膠飲管。台灣環保署提出從明年7月起限制4種公共場所及8,000間連鎖快餐店的堂食顧客使用膠飲管,雖然引發不少質疑,但亦都有人叫好。而印度就希望在2022年前禁絕所有即棄膠製品,飲管當然是其中一環。
就連非洲肯亞亦都加入禁膠飲管的大軍,環境部長今年初已草擬有關計劃,同時鼓勵民眾直接飲用飲料或倒進杯內享用,務求在不久將來禁膠飲管的成效,可如國家禁用膠袋般成功。
路透社/美聯社/中央社/英國《獨立報》/《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