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壇人物】2034香港世界盃夢 傑志足主伍健(余家強)

【球壇人物】
2034香港世界盃夢 
傑志足主伍健(余家強)

專訪前一晚,阿根廷失手,以為伍健必定有睇波,一心想知作為足主將心比己如何帶好一隊桀驁不馴的波,他卻謙稱:「我並非帶波的人,只不過有份參與。」
實情是,那夜伍健正忙於落實簽訂超級外援,這才屬最高領導人該做的事。他說:「與科蘭不遑多讓。」揭曉是前利物浦名將施素高,果然一言九鼎。
「阿根廷踢成點我唔知,我搵周公了。」尋夢,他寧願尋香港進軍決賽周之夢。港超聯班霸傳奇主席、一擲萬金引進令球迷O晒嘴的超級巨星、不斷製造驚喜,即使你不相信夢,伍健至少是最有資格去編織的人。
2034,妙在不近不遠。若說下屆便成事,擺明空口講白話啦;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千里之行,畢竟要始於足下。「因為現在就要開始培養黃金一代,可能2038更成熟,但十六年後我已經八十三歲,希望有生之年見得到。」
那是用性命賭上的承諾,唔使急,最緊要快。
撰文:余家強
攝影︰馬泉崇

我踢波渣

相傳,伍健出身門將?他尷尬了:「不是,小學讀培正,中學讀聖保羅男女,都不以足球著名,家教又嚴,直至去加拿大升學才有機會學,沒腳法,人家便派我去守龍。回香港後亦如是,我踢波渣,要加入當時的丙組也難,但做球證有得逐級逐級考,吹甲組吹國際賽都無問題。我用自己的方法去接觸足球世界。」
同時發展本身電腦事業和由球證進身管理球會,可謂雙贏,但憶起幼時錯失黃金期,感同身受:「香港足球最大難關不在教練不在場地,在家長。」他說,所以今天其實想講教育,尤其趁近排中一收生期講。

伍健曾擔任國際球證,見盡精工、寶路華、愉園等勁旅威風一面。

十六年計劃

「政府每年撥七千多萬給足總,未計中心經費,不算小數目,在我看來根本燒銀紙。總得有目標吧,於是現時說要提升港隊的世界排名,但眾所周知,世界排名只是考你識不識玩的遊戲,隨便街訪一個市民冇可能知香港現時排第幾,最實際倒不如打入世界盃決賽周,那才是人人認同的價值。
「新加坡比我們更早諗到。2000年,當時我擔任足總副主席,常常去交流,新加坡當局說:『我們有個十年計劃,你們香港呢?』我答:『暫時未有計劃,但2010年香港照樣會贏新加坡,所以你們入到世界盃等如我們都入到。』實情當然是,兩邊都入唔到。
「新加坡靠行政手段,派passport給外援快快入籍,是虛不受補的非organic增長,已經證明無效。我心目中,應該2006至2014出世的小朋友由現在開始,每一年發掘兩三個亞洲級或世界級,到2034就可湊齊廿幾個黃金一代,唔得,仍有2038和2042薪火相傳,這才是organic的增長。」
足總沒足球學校,傑志反而辦石門中心,但伍健談起頗悻悻然:「我們投放很多資源給小學生,但一去到小六,變成用來開門進名校的踏腳石。去年,某間超級名校一口氣收了六個傑志特異功能(形容最叻)學員讀中一,難得入到去,家長便想孩子只讀書好,不再以足球為終身事業,但實際成績應付不到名校標準,學科不成功,踢波又少了操練,到頭來兩邊不見岸。」
狀元名校蒐集優質運動員裝飾門面,Ken哥直斥消耗優質運動員。「等如政府體育政策──大家玩吓好嘞。」與眾同樂成不了大事,想入圍世界盃,還得靠菁英。於是八年前起,伍健參與董之英中學校政(現為校董)。董之英,人稱學界皇馬,但伍健坦言:「我們由band 3努力攀上band 2中,有所取捨的,因為多了時間練波。算香港有兩成學生可升大學吧,但所有中學都為考大學服務,那麼由0分到80分的學生怎麼辦?根本,不單足球,很多體藝都應該成立技術學校來搞,才避免兩頭唔到岸。但畢業生總不可能全部受聘為職業球員,我們又提供合理解決方案,增潤課程修習做體育記者或其他相關體育行業,多條出路,讓家長放心送孩子來踢波。」
用心良苦。
「唉得你會聽我講教育。」
伍健曾多次帶筆者參觀石門中心和董之英中學,他不指手劃腳,學員卻主動過來和他握手,渾不似個叱吒風雲的班主,倒像個敦敦儒者。

2014年傑志奪甲組聯賽冠軍後,伍健與球員及一眾藍浪球迷開勝利派對。

擔上山食三年

不是要威才搞足球嗎?伍健衝口而出:「咁我聽日就執咗佢。」
「過去三年,我連足總的季前記招也不現身。當初我做球證,見盡精工、寶路華等勁旅的威水,但告訴自己:『有一天輪到我,千萬別學,要better way。』黃創山簽八位荷蘭外援又如何?那個moment威囉,冇嘢留低畀社會;我簽科蘭,鄭展龍等本地新秀可從中吸取經驗,那才有延續性。」
對,科蘭。關於簽下這前世界級頂尖前鋒,伍健亦不沾沾自喜於一擲萬金的豪氣,反而強調其合理性。「我和科蘭只吃過一次飯,沒特別優待,可能感覺到大家都是做實事的人,他好nice,卅八歲盡足本份了,主教練朱志光告知我,科蘭還會私下加操。埋單計,這盤數甚至有賺,幫科蘭接拍廣告(踢過世界盃正好在世界盃期間熱播),marketing也受惠──港超的門票一般六十至八十元,但我畀和牛觀眾食,就不同乾炒牛河價錢,傑志double上,亞冠盃賽事更收三百,又冇人敢逆我意,去年入場人數繼續升,證明球迷其實肯付錢的,香港球壇並非冇價值。簽入施素高如是,擔上山夠食三年(比喻投資大收穫亦會大),為求影響到其他球會仿效,咦原來可以簽國腳喎,咦原來可以收支平衡喎,熱熱鬧鬧,聯賽整體水平一齊提高。」
Ken哥有女伍怡欣,早已任職傑志經理,卻沒打算讓她繼承。「我不搞世襲制,最想香港球會成為一門可以正常營運到的社會企業,有能者居之,不應該靠燒銀紙支撐,例如可不可以像阿積士發掘和買賣球員賺轉會費呢?可不可以建立好些形象換來更多贊助呢?這樣才是永續的社企,才合理。」
香港足球太多不合理。伍健說:「港隊對中國國家隊,死守兩場,俾人揼到失晒魂,塞滿禁區,靠埋條門柱楣才僅僅0:0,而觀眾竟然仲睇到咁high,那是沒希望的足球。怎能永久血肉長城?唔失波只會唔輸波,但亦絕冇機會贏波。
「傑志在亞冠盃對全北汽車,輸0:6,但那是有希望的足球,因為對攻,有進攻才有機會贏,愛拼才會贏。到後來與柏雷素爾主客各得1:0,互射十二碼才輸掉,體育精神原該這樣。2019亞冠盃資格跌落要踢附加賽了,有人提議不如降級去踢亞協盃容易些,我還是寧願由附加賽一級級捱上去。」
體育精神原該這樣。

今年初伍健成功簽得烏拉圭球星科蘭加盟傑志,估計是近年本地球壇最高薪外援。

後記

Ken哥以教育來辦足球並非隨口說說,至少,筆者我曾經獲邀去講授體育新聞入門,沾着邊算教過傑志青年軍,幾威喎。係,我認我虛榮,誰都希望和足球扯上些關係,為它出一分力,尤其如果當中有學員打入世界盃的話……
想得多麼理想,之但係人算不如天算──天朝的計算,2034,雖然五十年不變的承諾未夠期完,但天曉得到時還容許香港特殊地位參賽嗎?豈非已傳得甚囂塵上要取消嗎?
伍健笑了:「我覺得不會,因為在國際足協每逢投票,中國便等如像英國一樣有四票(中港台澳),咁着數,點解要斬?
「這樣說可能政治不正確,但講句笑,足球是唯一地方香港可以獨立的。」
咪話唔關你事,怎能不撐本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