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噴泉與豪華天橋(專欄作家 古德明) - 古德明

音樂噴泉與豪華天橋
(專欄作家 古德明) - 古德明

觀塘是香港貧家一大聚居地,但這些家庭最需要的,原來不是實際援助,而是一個夢幻音樂噴泉;元朗是香港郊區小鎮,但即使截斷其開曠環境,仍須建一座豪華大天橋。香港在朝派對公帑之予取予求,較諸大陸各級政府,實在毫無遜色。
觀塘音樂噴泉建築費要五千萬元,徒耗水、電之外,還要侵佔海濱花園草坪。這噴泉非建不可,因為觀塘區議會由在朝派把持。六月十一日,立法會民主派乘在朝派議員缺席者多,否決撥款興建,不料鄭月娥政府七月初就再請撥款:這回在朝派議員相約出席,保管所願得償。
元朗豪華天橋長不過五百四十公尺,建築費卻高達十七億元,十六倍於十年前荃灣興建的五百三十公尺天橋。建築、規劃、園境、測量、城市設計等五大專業學會質疑建築計劃,提出另一建築設計,可省八億元,但元朗區議會也是在朝派把持,於是原定設計絲毫更改不得,路政署還說十七億元一座橋是物超所值。
宋哲宗年間,蘇軾守錢塘,築堤西湖,修葺官署,大興土木。轉運司屬官陸傅認為「費財動眾,以營不急」,進言勸止。蘇軾很不高興,跟手下說:「小丐輒呶呶不已!」當時蘇軾政敵章惇為相,知陸傅與蘇軾不合,有心拔擢,召陸傅上朝。哲宗一見,就恨恨說道:「蘇軾!」陸傅卻為蘇軾辯護,說興土木是濟貧黎:「是時歲凶,民飢,得食其力而免於死、徙者頗眾。臣所爭亦未得為盡是(我當時勸止並不完全合理)。」哲宗默然,但陸傅從此不得升遷(《家世舊聞》卷上)。蘇堤至今還為人樂道,其理至明。
新香港政府大事建設,則當然不為濟貧,實為濟在朝派諸君子,建設承辦商也多與諸君子關係萬縷千絲,所以各區小白象工程有如雨後春筍。例如鰂魚涌區一個避雨亭,花了二十一萬元建築,築成兩個多月,就在市民「不能避雨,只能阻路」謗聲中拆去;葵芳一個「慶回歸」安全島,花了八十五萬元建築,墳起於通衢中央,同樣過不了兩個多月,就在居民「早晚見墳」罵聲中搗毀。又灣仔一座金龍像,耗公帑三百萬元;深井一座巨鵝雕塑,前後共費公帑一百二十萬元。細民對這些「建設」既無權否決,就只能歎句「金龍惡俗不堪」,或笑句「巨鵝似鵝非鵝」。但笑罵由你笑罵,納稅人之慨我自慷之,其間自有官商利益存焉。
七月三日,房屋委員會一建築工地上,有承辦商建築工人左臂意外遭鋼筋洞穿,急送公立醫院求治,咬牙忍痛六小時,還是不得治理,最後獲承辦商轉送私營醫院,才馬上得做手術,拔出鋼筋。請不要怪公立醫院:他們人力物力都嚴重不足,而且勢難大幅增加。畢竟新香港「建設」開支浩繁,各區小白象工程無非小焉者耳。不過,白象雖小,可以喻大,遠勝鄭月娥說千百遍「我心中只有公共利益,沒有既得利益」。

古德明
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