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尖沙咀遊走,地標間穿梭,前九廣鐵路鐘樓成了海傍鐘樓、前水警總區總部今叫1881、威菲路軍營演變成海防道;繁盛街道內,人事新舊交替,古今痕跡交集,舊日建築被逐一「活化」。由九龍公園前往海港城,途經的海防道臨時街市絕對是尖沙咀一大地標,儘管街市內人流稀疏,出租率只有66%,價廉物美的港式美食卻隱藏在各個排檔裏,惜這臨時小城今年11月終須清拆重建。
走過肉檔,來到街市中央,有種被各個熟食排檔包圍的感覺;德發牛肉丸以濃郁牛骨湯底和彈牙牛丸聞名,做法由叔叔那輩流傳下來,牛骨每天清早熬煮;合香園招牌奶茶以瓦煲傳統沖泡,茶香味透徹。發興茶檔的手做咖央,不用來貨,每星期燉煮咖央一次,而特色雞翅和豬扒也深受食客喜愛。
1978年興建的海防道臨時街市,原作安置發展項目下需搬遷的北京道街市檔攤,但這非一般的「臨時」 街市至今已屹立40年。政府自2009年起,以「未能解決環境惡劣、設施過時、使用率偏低及人流稀少」等問題為由,開始研究活化公眾街市;在本年決定將海防道臨時街市清拆重建。
根據立法會會議文件資料,現時攤檔的平均每月租金為每平方米316元,檔主對於清拆重建,偏向支持。德發牛肉丸老闆郭先生指,「有冷氣的話,食客不會那麼辛苦,但政府說臨時不能有冷氣,但已經臨時了40 年。」發興茶檔老闆娘馬太指,「好多漏洞,經常漏水,電力供應也不足。」
除了海防道,現時全港還有四個臨時街市,包括通州街、深井及洪水橋臨時街市,均臨時超過二十年。隨着年底海防道街市清拆,其他的命運又會如何?點滴港式風味成回憶味道,大家可把握機會,在11月前一訪,重溫尖沙嘴的那些年。
海防道臨時街市:九龍尖沙咀海防道30號
記者:廖明懿、潘瑛瑛
攝影:蕭志南
即Like全新飲食專頁【籽想好食】: https://www.facebook.com/food.apples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