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的笑話 - 古德明

世界盃的笑話 - 古德明

四年一度的世界盃足球賽又見瘋魔天下。一位朋友任中文教師,知我不看球賽,間或賜示觀賽之樂。謹錄所述二事,或可博讀者一粲:「克羅地亞已勝阿根廷兩球,仍繼續進攻,評論員何某說:『克羅地亞崔護重來!』」「突尼斯不敵比利時,但鬥志頑強,評論員曾某說:『突尼斯不離不棄,終於射入一球!』」原來評論未必不比球賽有趣。
崔護重來故事,見唐朝孟棨《本事詩.情感》:才子崔護儀容俊美,一年清明節獨遊城郊,途中口渴,向一莊園求水,應門少女綽約多姿,命坐奉水,「獨倚小桃斜柯佇立」,別時若不勝情。次年清明,崔護興起,重到莊園,但見門戶深鎖,佳人無蹤,悵然題詩門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是,桃花依舊笑春風。」後人因以「崔護重來」說重臨某地尋芳覓艷,例如蘇軾《留別釋迦院牡丹呈趙倅》詩:「年年歲歲何窮已,花似今年人老矣。去年崔護若重來,前度劉郎在千里。」克羅地亞乘勝追擊,怎可說是「崔護重來」。
「不離不棄」則見《紅樓夢》第八回:薛寶釵的項圈上,刻有兩句吉讖:「不離不棄,芳齡永繼。」不離不棄是「廝守不渝」的意思,那「棄」不是現代漢語說的「放棄(give up)」,或中文說的「氣餒」。突尼斯敗而不喪氣,和「不離不棄」是兩回事。
用成語,卻不解其意,只會惹人笑話。南北朝時,宋室貴冑劉述讀書不求甚解,曾居喪在家,有客問候他們父子,他說父子同樣懷憂:「所謂父子聚麀。」殊不知「聚麀」即「父子共一妻」,語出《禮記.曲禮》:「夫唯禽獸無禮,故父子聚麀(父子公鹿共一母鹿)。」劉述因此貽笑千古。
據說,若干年前,有評論員講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精華,說一場比賽有「弦外之音」,即球證給某球員兩面黃牌,卻沒有以紅牌把他驅逐出場。這「弦外之音」該怎樣解釋,恐怕只有那評論員知道。今天,中國人中文水準之低,聽聽足球評述,也可知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