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帝君享盛名已久,職能廣泛,近代主攻學業考試,看風水的都會指點出那裏是文昌位,那裏就適合學童做功課,「文化人」想寫出神作,「神」位亦以文昌位為宜。
跟文昌帝君上契,拜一拜這個神,會不會好醒神,在文昌位寫作,會不會變才子,不是信者恆信,而是信則有不信則無。
恆信是信得死心塌地,例如考不好寫不出,就賴在改動了書桌方位頭上,信則有不信則無,意思是你對文昌帝君與文昌位有信心,少了擔心多了自信,心理作用自然也有一點點作用,事後功成,恐怕不必有文昌帝君,只是求個心安理得,本來就信信也罷,拜拜沒損失。
但是,黃大仙嗇色園這次連這層紙糊的神祇面紗也親手捅破了。
今年文昌開筆禮,負責人讓孔夫子篡了文昌帝君的大位,竟然公開一個不方便的秘密,說他們不想信眾太過迷信,始終文昌帝君只是民間傳說,倒不如用歷史人物兼萬世師表孔子啦。
嗱,道教一向胸懷廣闊,滿天神佛見好即收為己有,歷史人物物盡其用,已經讓人覺得投機取巧,不分真神假鬼,拜拜不過是行禮如儀。
可如今負責人吃了誠實豆沙包,一口吹開了香火瀰漫,直言民間傳說導人迷信,受傷的何止文昌,所有歷史人物給封神後都顯得神神化化,置同行面子於何地?還有之前指望文昌哥的,原來只是迷信?你早響吖。
負責人說孔子是歷史人物,好像真有其人,就值得一拜,阿文昌帝在歷史上也真有其人,更歷經不同地域不同朝代,集結成一個多人合體、多功能的大神,怎麼會輸給了孔夫子?
最有代表性的道教寺院負責人,不想人太迷信,實在震撼到不可置信。不過,這也是道觀中最得道家上善若水真傳的壯舉:神化人物如水,那個能有水,就捧那個吧。
開筆禮盛惠一百元一位,家長看在知名度份上,當然賣孔夫子的帳,多於文昌帝啦,文昌帝管得再多,也不過是瘟疫、文運,留下來那篇《文昌帝君陰騭文》,教人因果報應,那及得上半部就能治天下的《論語》?只不知「不太迷信」的家長,會不會迷信付了一百元,帶孩子去跟孔丘上契,就得到保佑,不用再翻開《論語》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