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展前話 - 葉漢良

書展前話 - 葉漢良

七月流火,書展每年這時節照例開鑼。十多年都沒有去書展了,今年大概也不會去。以前去,可能只是一種感覺上的習慣,認為自己還有時間看書,用旅行喼拖一大堆回來上櫃,閱讀率10%不到,書籍變成了昂貴的牆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永遠買得輕鬆,讀得困難,借着年老色衰的藉口,索性束書不觀。
愛書的人都讀紙本,久違了的書展,相信還是以紙本為主。紙本有天生的古典味,叫做書香。紙本和手稿有血濃於水的姻親關係,以前看書,開場幾頁,經常附印作者手稿墨寶,視為有型,現在已不多見。書香多附羶於作者的濃郁感情,揮發於跳脫的思想,故美文多出於文史哲,而不在於實用工具書。
語文缺乏了情懷,便如味同嚼蠟,也委屈了文字的風情和魔力。現代語文教育偏重實用,對語文只做淺層切片取用,不解風情,所以難出美文。我的一位紅顏知己,讀完法律,當了近20年律師,仍然感嘆只可以寫出純熟法律文件,卻無法寫得一手正常文章。現代人寫字只尋實用,可以寫資訊,卻不會寫人情,漸漸會連說話溝通的能力都退化,只會拿起手機對WhatsApp語音訊息講斷斷續續的破語,說的都是Babel。
我相信手寫文字的年代或者已經過去,或許大多數的美文都在二十世紀之前完成了。先前的人喜歡寫字,也喜歡弄劍,若嫌弄劍的層次不夠高,大概還會搞革命,一邊搞革命一邊談情說愛和寫情書是常有的,那便叫做浪漫主義。文字就是為浪漫主義者而設的,是給大鼻子情聖這類劍客詩人來發揮的。手寫和舞劍都是手藝,後來的世界捨劍而用槍炮,手藝便褪色了,今日作者多在鍵盤上敲打出字,書寫手藝和情懷文采漸成絕響。美文是古代的比現代的好,近世則是上一代比下一代的好。美文是手工藝術,所以必須手寫,今日很多字都是打出來的,所以缺少了靈氣,沒有靈氣的文字,自然不會有美文了。
近日朋友因林燕妮香消玉殞而再念霑叔,契姐說,當年霑叔手寫便條經傳真機傳來,珍貴墨寶在熱敏紙上不堪存,早已褪色蒸發,實屬可惜。我笑說,霑叔當年不論對長幼前後,都喜歡發手寫信箋、長短便條,是為古典情懷,大概也預知自己身後當有文物館悼念。圈中還有吳宇森大導,亦喜親筆寫信致意友人,另外紫微楊大師當年效力《明報》,多得金庸先生親筆下達便條,只是沒有一一儲藏。幾位前輩都是古典情操之人,筆下亦多劍氣,所以性格活現。
今年書展會精彩否?我問熟悉的書商朋友近日門市銷售如何,慨嘆說,生意很差,很多出版商已經冚旗,一段時間,零售書店望天打卦,希望時有像羅琳女士的哈利波特般流行暢銷新作面世,帶旺市道。我問,還有烹飪、旅遊或教科書一類,不是一直賣得好好嗎?慨嘆說,今日讀者要看旅遊資訊、烹飪指南,網上已經排山倒海了。
上年紀的人偏愛紙本文字的古典美,不過也不盡然,筆者已近使用兩元交通費之資,體力漸覺式微,偌大陋室,雜書加雜物藏好等,維護打理漸感吃力,故近年力謀從簡,甚至已下定決心,來日裝修,將設置成示範單位般簡約模式,減省一點日常操勞。
電子版書籍遲早要取代紙本,筆者近日寫成的書,正準備編成電子版,稍有經歷。網上幾個流行平台包括了Google Books,個人則較喜歡用蘋果的iBook Author,可以嵌入很多媒體功能,有豐富的視覺效果,至於美國亞馬遜的Kindle,雖然可以排出中文版的電子書,但網站的自助編書流程,設多國語言,包括日語,唯欠中文。明眼人都清楚,那是要讓路留位給中國亞馬遜網站來管理的。
不論紙本還是電子書,都是用來盛載感情抒發、思想交流和知識分享的,喜歡多元表達,互相包容,才可以令人大開眼界。截稿前聽了一首很有意義的歌〈推開心窗的世界更大〉,大卡士、大製作,七情上面,主題是世界Key,歌詞最後有一句神來之筆,叫做「有啲嘢係唔使講大家心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