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月娥政府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上月開始舉辦公眾論壇,實行所謂大辯論,聽取民意。不過,非受雇出席者,大可不必參與這齣大戲,說個舌燥唇焦。
鄭月娥對民意的態度,可見於三月十七日她毫不含糊的一番話:「制定國歌法,諮詢民意幹甚麼?法案首讀之前三、四個月,社會各界都可以自由表達意見,為什麼必須翻出『公眾諮詢』的標籤,才算符合大家的要求?」她說的「標籤」,意思想是等於中文「幌子」,無非騙人玩意。所以,故宮文化博物館之興建、一地兩檢之推行、「國歌」法之制定等等,不是暗裏決定,就是公然強行,那裏要什麼公眾諮詢。
至於樓房短缺問題,既不是中共關心的大政,則不妨假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之手,先拖延一兩年,待情況加劇,再實行「公私營合作發展土地」大計,以填大地產商的無窮慾壑。真要解決香港居不易問題,那裏要什麼專責小組研究大半年,還要大辯論五個月等等。「過去十多年,社會各界都有自由表達意見,為什麼必須翻出『公眾諮詢』的標籤?」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也算坦白,六月十六日一場大辯論之後,告訴記者:「公眾諮詢所得意見,我們重質不重量。」質者,公私營合作發展土地是也;量者,收回富豪俱樂部用地是也。還要辯論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