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比貨幣戰可怕(盧峯) - 盧峯

貿易戰比貨幣戰可怕(盧峯) - 盧峯

如無意外,從今天開始以中美為主軸的全球貿易戰將會展開。根據中方強調的不發第一槍原則,美國政府將會首先落實先前公佈對中國300多億元出口加徵關稅。表明打必還手的北京很快會照辦煮碗對數百億美元的美國產品徵收關稅,正式為貿易戰揭開序幕。
特朗普早前強調,一旦中國有任何反制措施,他將會指示貿易代表加碼向另外千億元的中國貨品開徵關稅;另一邊廂,中國政府也說過會採取關稅、貿易制裁以外的措施回應美國的攻勢。從雙方高層的態度看,貿易戰一開始絕不是一時三刻了結的事,未來幾個月更可能越演越烈。
短時間來看,貿易戰的破壞及不上貨幣戰,但貿易戰對通脹、供應鏈及投資者的影響極為深遠,久久難以扭轉,實是中長期全球增長的心腹大患。
貨幣戰當然可怕,看看98年亞洲金融風暴就能明白。才不過幾個月,人口二億的印尼就經濟崩潰,政府變天,掌權30年的總統蘇哈托倉皇辭廟。南韓則要向IMF求助,還得全民獻金共度難關。由此可見,貨幣戰殺傷力實在非同小可。
然而,貨幣戰來得快去得快,短時間衝擊來得迅猛,可只要勢頭一過,撤走的資金沒多久就會回流,停了的工程,關了的企業便會復工,讓受打擊的國家可以站穩陣腳。印尼是97、98貨幣戰爭最大受害者,可到2000年經濟已穩定下來,04年更脫離IMF規管,負債比率比意大利還低。可以說,當年那場沒硝煙的戰爭除了推倒蘇哈托王朝以外沒有造成長遠損害。
此外,貨幣戰還有一個特色,那就是發達經濟體不會來個生死相搏,到某個程度就會停手罷戰。80年代美國政府因雙赤問題不斷以政經手段逼日本、西德等主要出口國貨幣升值,雙方一度談不攏而劍拔弩張。但沒多久七大工業國便在紐約著名的Plaza Hotel簽訂協議,史稱Plaza Accord,日、德等同意逐步把本身貨幣升值,把一場持續幾年的貨幣對戰解決了。
90年代初歐洲貨幣危機,英鎊備受衝擊,幾天之內大跌超過一成。只是,今次衝擊在英鎊匯價下跌大約15%就停戰。狙擊英鎊的戰爭如此快就鳴金收兵,除了對沖基金如索羅斯見好就收外,發達國家之間金融體系、機構聯繫密切,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若某一成員受創太深,可能影響整體金融安全。為免「攬炒」,發達經濟體的貨幣戰不會來個趕盡殺絕。

曠日持久且難以緩解

貿易戰有點不一樣。要類比的話,它較像一次大戰的壕溝戰、持久戰。雙方各自提出長長的關稅清單,就像德國、英法在西線上不斷挖掘戰壕一樣,一旦開始了,雙方就會堅守陣地,不斷殺傷對方的有生力量,不會輕言讓步。更慘的是,塹壕戰曠日持久,不會短期出現敗象,也不會有某一方認輸求和,倒是雙方結下的樑子越來越深,難以緩解。
今次貿易戰的新增關稅及其他措施短期內同樣令雙方膠着,難分勝負。但物價上升,出入口定單減少,新投資放緩已開始出現,未來幾個月大底不會傷筋錯骨,但出入口商、生產商、市場開拓者都會重檢整個投資、生產、出入口計劃,原來在中國、亞太區的生產商則可能大規模撤走,跨國企業在區內的投資比重與規模也會重新調整。
而且,關稅壁壘下全球貿易量及經濟增長肯定倒退,引發的動盪調整既漫長又苦不堪言,形同陰乾整個亞太區經濟,實在是重大威脅。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