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雙語傳譯難 - 陶傑

汉英雙語傳譯難 - 陶傑

女特首去北京回來,充滿文化自信,即宣稱以後不想再以英語答英文記者,中文概用傳譯,以免浪費時間,造成震撼。
但重大的官方訊息,不可以靠英語傳譯,特首本人如果會講英語,必由其本人用英語再講一次,以免傳譯混淆。
何況今日的中国人,其思維方式與英語文明的距離,簡直是兩個世界。所謂的中文,即現代汉語,有大量中国特色,香港培訓的傳譯不可能稱職。
汉語的特徵雖然是空泛粗陋而缺乏細節,譬如「抓緊一帶一路的中國夢機遇」,傳譯即刻發揮,說成Seize opportunities from the One Belt One Road under the China Dream。這樣的汉語,最好由特首自己用英文來堆砌,在國際場合,英語傳譯講出這種「英語」,台下的洋人即使不哄笑,自己也會面紅,知道半輩子的英文,即刻淪為白學。
汉英口譯,是一個學術問題。也不可以說汉語因中国人七十年習慣假大空而必定思維粗陋,單在專政暴力的範疇,汉語的細節又可以很精緻。
譬如:「群眾將罪犯扭送公安局」,此「扭送」一詞為重點,很有充滿動感的群體喧哄形象。傳譯必須譯出:The criminal was captured and handed arm-twisted to the public security bureau by the mass。
還有就是「兇徒當場被抓獲」。注意「抓獲」不同「拘捕」,俱有中国式的喧擁式肢體動作。第一流的傳譯要懂得中国社會文化,若僅將「抓獲」譯為Arrested,與美國警察對待一名疑犯相同,無疑是對中国人及其国情的不尊重。
特區政府的中文,二十年來也向大陸的汉語看齊。梁振英及其中策組人員俱蓄意大量輸入,如在香港「方方面面」的危機之中,房屋是「老大難問題」,屬於政府「重中之重」,之類。
特首北上頻繁,口水花迸濺慣這種汉語,若即刻要其本人以英語覆述,涉及思維模式(Mindset)的立時轉型,其難度與將森林的猩猩呼叫即轉化為拉丁文對話差不多,確實很厭煩。不如扔下讓傳譯結結巴巴的將「老大難問題」即「譯」為Old, big and difficult problems,或「重中之重」稱為The heaviest among the heavy,操這個心,不如省氣早一點上汽車涼冷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