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觀心戰:英文問題的背後 - 何安達

達觀心戰:英文問題的背後 - 何安達

2014年5月,亞視不滿律師會的態度,拒絕報道其政改新聞發報會,改為由報道員講述越來越難在這個「世界城市」用英文採訪。
當日女記者以英語請林新強會長,用英文講述特首候選人要「愛國愛港」的立場。他回答:"I already explain(ed) it in Cantonese... I already provide(d) the answer..."
國際台的原裝英文字幕是沒有加上括號的,但被訪者的發音明顯是explain和provide。兩個過去式動詞分別漏了/d/ 和 /id/ 尾音。我即時的疑問是難道律師都怕用英文答問題?
不料四年後,特首也墜入類似的陷阱,最後要深夜發稿道歉。林太英文字正腔圓,以英文發言零難度。她突然向港台女記者發難,令人莫明其妙。
記者為了讓不懂中文的觀眾原汁原味聽到新聞人物的言論,要求對方以英文重複要點,只是做好本份。發言人遇上記者要求用英文答問題,不必感到煩厭。反之,應該心存感激。
第一,這是一個機會。你可以藉此修飾廣東話答案不足之處。事實上,林太在英文回答中補充了她正是當年規定維港不再填海的官員。中文記者當然亦可採用只出現在英文回應內的資訊,豐富中文內容。
第二,這是一個警號。假如記者反覆問同一問題,你就要反躬自問,答案是否過於敷衍,傳媒根本不收貨。你應嘗試修正訊息,令答案更貼地氣。

何安達
mailto:[email protected]
本欄逢周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