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家隊日前於俄羅斯世盃16強賽事中,與比利時對戰後,歐洲足協場地總監兼國際足協統籌員詹森斯(Priscilla Janssens)在Twitter貼出日本隊清理更衣室的照片,再用俄語留下「謝謝」的字條,照片引發全球對日本人的讚嘆。詹森斯更稱日本隊是所有團隊的榜樣,並表示她很榮幸與他們共事。內地《環球時報》今日刊登評論員單仁平文章,指詹森斯突然刪掉當日的發帖,引起有人質疑相片的真確性。
文章指,詹森斯的發帖在中國互聯網上引起反響。中國網上還出現多張日本隊輸球後,日本球迷含淚在看台上收拾乾淨的圖片。惟到了昨日,詹森斯刪掉發帖,繼而引起帖文是「假消息」的質疑。
文章又提出,近年來中日民間接觸越來越多,中國社會普遍了解到日本國民素質中謙恭、講公德的這一面,而且大多對此持積極肯定的態度,也會因此而反思中國人做得不好的地方。
文章指出,這場爭論之所以顯得激烈,是因為有一撥人與另一撥人將此事朝不同方向進行引申。有人似乎強調日本是中國的全面榜樣,同時或明或暗地譏諷國內因中日矛盾而經常批評日本的人。另外亦有人突出指出日本人的「小善」不掩他們在歷史等問題上的「大糊塗」,還有人說日本人「有小義無大德」。
文章繼而闡述,中國社會總體上看已經過了「集體仇日」。日本社會的發達仍遠在中國之上,很多優點可以說俯拾皆是,多數中國人都承認這一點。以正常敘述方式談論那些優點在中國輿論場一般來說是安全的,這是中國進步很快、公眾信心不斷強化的一個表現。即使有國人在涉及日本的事情上進行自嘲,比如譏諷一些抗日神劇,也不會遭到反對。
另一方面,日本社會對待歷史的態度不健康,其對華外交也受到一些非理性因素的影響,中國人的這一認識也不含糊,而且這種認識與大家對日本國民的在不少場合高素質表現的肯定是區別開來的。
單仁平認為,日本球隊和球迷在賽後的良好表現本來沒甚麼好爭論的,但這個話題卻可以迅速成為中國互聯網上的熱搜,或許這是中國的一個階段,再往前走一走,這一類爭論也許就會變少。當別人做得好時,會就事論事地予以讚揚,即使帶出了某種反思,也不會動輒搞得那麼糾結、敏感。
《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