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煩借一借,小心熱湯!」一個女子踮起腳尖,雙手捧起帶有異國色彩的大碗,擠過幾位客人的背,把熱騰騰的湯麵安全運到離自己不到五步距離的桌子。碗剛離手,她隨即轉身預備第二輪搬運,這次目標是兩杯冰凍冷飲。在這間不足一百三十呎的小店舖中,十多名食客背貼背坐無虛席,一個倩影忙碌地穿插當中,她是這間餐廳的老闆娘Agnes。
Agnes是一位中緬混血兒,自小就常吃媽媽親手烹調的緬甸魚湯米線,偶爾回緬甸探親,也會向當地家人偷師,學做地道緬甸菜給丈夫子女吃。Agnes有見香港緬甸餐廳不多,但又想更多人認識這份家鄉的美味,所以膽粗粗決定租一個小舖位試試反應。第一間店只有七十呎,兩張小桌子,四個座位,廚房小得連熬湯底的位置都沒有,她只好每天在家中煮好,再運到店裏,「招牌魚湯米線的靈魂就是濃香的湯底,用唐蚤魚蓉和葱、紅椒粉、黃薑粉等調味炒香,再放進海魚湯熬煮,過程需約六小時,非常花心力時間,所以每次運送都提心吊膽,怕湯會打翻,店就不能營業了。」雖然Agnes的餐廳沒有華麗裝修、精緻的擺盤,空間更是小,但用心製作總有人欣賞,經營兩個多三個月,已有不少回頭客,店外經常有長長人龍。「常常看到客人失望的表情,大汗淋漓的樣子,真的不想他們辛苦,我決定搬去另一個舖位。」
但香港租金高企,要搬到大舖談何容易?受限於錢銀上,舖內只由四個增至十二個座位,空間仍是狹小。當客人坐滿後,Agnes傳菜時尤如過五關斬六將,湯碗先要避開左邊客人的頭部,再轉身輕輕滑過右邊客人的背部,實在舉步難行;她不傳菜時也只能瑟縮於一角,想轉身也甚艱難。她亦因店舖空間不足而錯失生意,「曾聽到店外客人嫌細嫌擠逼,所以打消進內的念頭,亦有七至八個客人因未能同桌而離開,是很可惜,但也沒有辦法。」
有些客人留不了,有些卻主動留下,「細舖也有好處,一眼就看到所有客人,能和他們多聊天,談談媽咪經,關係更親密。而且他們也會稱讚食物味道好,有些會推介給朋友,甚至會幫我們傳菜,每一個細微的行為都令人感到非常窩心呢。」Agnes笑説。
緬甸招牌湯米線
地址: 勝利道12A舖
製作:Neighbour & Neighbour
即Like全新飲食專頁【籽想好食】: https://www.facebook.com/food.apples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