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到戴志偉的巨型海報出現在俄羅斯世界盃觀眾席上時,一種莫名的親切感油然而生,那真是一種超越了國界政治身份的巨大認同感。就像看見兒時的偶像終於踏上了真實的大舞台,你早就忘記了那只是一個虛擬的卡通人物。那一刻所有足球小將的支持者都希望戴志偉挑戰足球王國巴西的夢想完成,雖然最後夢想坐了過山車,由天堂直墮山谷。
對動漫迷而言,那幅足球小將的巨幅海報就是他們心目中的「國旗」。
國內球迷看日本隊有非常大的包袱,國內的媒體,似乎不能很簡單直接的稱讚日本,總是要漽譽參半、小心翼翼的踩鋼線前進。
太多的稱讚擔心惹怒一批狂熱民族主義份子,太苛刻批評又會被譏為「吃不到葡萄是酸的」。
譬如日本分組賽最後一場對波蘭的「散步消極幾分鐘」,日本傳媒也是大力鞭撻醜陋表現,大陸傳媒作出同樣的批評,則被人譏為「妒忌日本」、「雞蛋裏挑骨頭」。
不過再挑剔的人,也不能不對日本隊說聲「厲害了,我的亞洲代表」,對,中國球迷找到「亞洲代表」這個最大公因數來支持日本。
當日本領先比利時兩球時,我興奮狂呼,不由自主唏噓「中國呢世追唔到」。這是很複雜的情緒,熱烈支持日本足球的同時,忘不了自己那扶不起爭不了氣的中國足球隊。這也算是一種「國民身份認同」吧?
中港球迷最大分別,香港球迷可以毫無掩飾毫無包袱的穿着日本隊波衫,這根本就是香港球迷的日常,無甚異樣。而大陸,最近網絡熱炒一則新聞,有中國球迷穿日本波衫在上海酒吧支持日本隊。這居然是一則新聞!而網絡也不少人會認真討論「如何看待中國人穿日本球衣踢波」的話題。
香港人,至少有穿球衣而免於恐懼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