嘥時間與好打得(傳媒工作者 林海) - 林海

嘥時間與好打得(傳媒工作者 林海) - 林海

特首林鄭月娥前日早上出席行政會議之前按慣例會見傳媒,本來只屬例行公事的「扑咪」環節竟然出現一段令人意想不到的插曲。貴為號稱「亞洲國際都會」、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特區的首長,她在回應香港電台英語頻道的記者有關填海的提問時,竟突然說她日後在同樣場合接受訪問應安排即時傳譯,因為傳媒以中、英文分別提出相同的問題令她需要重複答案,更直指這樣是浪費時間(林鄭原句是so that we don't need to waste time)。此言一出,新聞界及公眾譁然,紛紛指摘林鄭貶低英語重要性及藐視本港非華語和外來人口,結果特首在當晚急急發聲明為言論致歉,又稱無意改變現行「中問中答」、「英問英答」的會見傳媒模式。

林鄭只重視自己感受

說實話,作為一個以中、英雙語並列為官方語言的國際城市,政府官員會見傳媒倘能盡量安排即時傳譯自然是一個更方便省事的安排。這樣不論是本地的中、英文媒體甚至是海外行家,都能明確知悉大家問的問題和官員的答覆,方便報道之餘亦可減少重複,可以在有限的「扑咪」時段內問更多問題。林鄭這個想法本無不對,甚至是太遲想起,又甚至可以加碼到包括普通話傳譯,亦不應該只局限於特首一人。
而安排即時傳譯本是一個簡單的行政措施,林鄭只需要向下屬提出要求,一眾EO和新聞官自然就會幫她辦到,再通知傳媒有關的新採訪安排。按常理推斷,中外記者假若得知政府將新增即時傳譯這額外服務,只會高興而不會反感,外媒甚至可能會覺得港府貼心,成為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都市的小「政績」。然而,這本可以「收買人心」的小伎倆去到林鄭手上,卻弄巧反拙搞出個「政府貶低英語」的大頭佛,其關鍵在於林鄭的反應實是凸顯出其不在乎他人感受的唯我獨尊心態。
林鄭作為香港首長,即使真的對重複回答心感厭煩,也不應公然在記者面前稱回答記者問題是浪費時間。這一來有失其對外代表香港的特首身份,二來顯示出她心底裏根本不在乎那位發問記者以至本港非華語人口的感受,而只重視自己感到厭煩這個問題,凸顯出其目中無人的心態。更何況,該記者的問題並非與林鄭之前所回答的中文問題一樣,而是在有關問題的回應基礎上的追問。林鄭本應提供一個更深入的解釋,卻似乎只是聽到「填海」等關鍵詞時,就已經下意識認為記者問題重複,隨即借題發揮一番。或許林鄭根本沒有用心聆聽記者的英語提問,就已經認定記者在同一議題上纏擾她,不然以她的英語水準,不可能聽不出兩條問題的分別。
更緊要的是,林鄭這種不在乎外界觀感、只在乎自己想法的心態,並不是單一事件,而是處處見於其施政。7.1年年遊行爭普選,林鄭不在乎市民的民主訴求,只在乎緊跟中央路線,批評有遊行口號不尊重「一國」;土地大辯論諮詢民意,林鄭不在乎影響政府所謂沒有前設的說法,也不在乎市民要求拆除高球場的呼喊,只在乎自己想向郊野公園動手、想填海造地的想法,一出來就表態,想為辯論「一錘定音」。
見微知著,正因這種種的不在乎,塑造出林鄭的「好打得」,因為她只會強硬貫徹自己的想法,而絕不會理會他人的感受,也才會有「官到無求膽自大」這種妄言。面對這樣一位對人民不在乎的自大特首,想用民意壓力影響其施政,難矣!

林海
傳媒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