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樓市新6招 林鄭玩「層層叠」 - 古立

蘋論:
樓市新6招 林鄭玩「層層叠」 - 古立

林鄭政府推出房屋新6招,承認此等招數既不能壓抑樓價上升亦不會增加土地供應;卻出言威嚇,政府並非無招,只是好戲要留待10月發表的《施政報告》才公佈;大有到時你就知味道之意。此又不禁令人要問:此6招出台又何其太急?甚至三個月也等不得?難怪為人懷疑,此6招皆為門面的政治化妝術,旨在安撫民情、紓緩7.1上街意欲,而非着實解決居住困難。
何以見得6者皆為虛招?即以將資助房屋價格與市價解鈎此重頭戲而言,其實質效果是降低資助房屋價格,即是刺激需求。與此同時可無招數增加土地供應,那將會帶來甚麼效果,雖三尺孩童亦知之矣,何況自出大學門牆即被港英招攬入仕、為官超過30年的林鄭?需求上揚、供應不變,整體樓價能不漲升?果如此,此舉非但不能如林鄭所言重燃人們的置業希望,反倒加劇其上車焦慮症了。

私有產權體制岌岌可危

當然,有真金白銀撐腰的需求方為真.需求。年來撐起樓價的資金有兩大來源。其一是大陸的資金:自改革開放以來,從央企、國企、民企以至先富起來了的暴發戶,為求避險,莫不使出狡兔三窟之計,來港置業,收藏財富。其二是國際資金:金融海嘯後,歐美央行量化寬鬆,製造大量在國際間流竄套利的游資,部份流入香港樓市。兩股資金在港匯流,給樓市多猛的推力,可以想見。
兩股資金何以揀在香港落腳?毋庸諱言,那是拜港英遺留的優越私有產權體制──自由買賣、行之有效的普通法、金融架構完備而資金來去自如等等──之賜了。可是過渡21年,特區政府卻像玩「層層叠」遊戲那樣,不斷抽走叠起此體制的積木,猶如撬其牆腳。樓市尤其為諸般辣招蹂躪,干預失敗再干預,積木之間露出越來越多空洞。一旦人們察覺整座體制岌岌可危,資金流向將急速逆轉,樓價不難如同瀑布般狂瀉。此亦正是林鄭新6招可怖之處。

粗暴干預樓市添煩添亂

港英施政可貴之處,是講求實效而方向明晰。林鄭明知6招了無實效,還是急急出台,那到底是要傳遞個甚麼訊息?是否要昭告天下,老娘是玩「層層叠」的高手,不管抽走多少積木,港英遺留的體制亦不致倒塌崩潰?
港英施政另一為人稱頌之處,是政策持續穩定,讓人毋須時刻費神揣測施政用心,專注經營本業。6招之一是以樓盤單位總數的20%為售賣樓花下限,即時實施。此招固然專橫武斷──界線何以是20%而非10%或30%以至50%?──粗暴干預,更令人擔心不知甚麼時候又有別的奇招、怪招、新招出台,為樓市──以至整體經濟──添煩添亂添加經營風險。
不講求實效而武斷專橫神經刀干預措施層出不窮,樓市尚何來藏富之效?新資金枯竭、原有資金外流,樓價又豈能不如瀑布般狂瀉?黃台之瓜,何堪再摘。林鄭還請高抬有形之手。

古立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