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誠粉絲有跟住電影去旅行的嗜好,收拾行李的同時乖乖做定功課,地圖上勾勒起著名光影景點,如果是羅馬,《金枝玉葉》裏柯德莉夏萍的咬手石頭人像和《露滴牡丹開》的「馬車佬」許願泉方位清清楚楚,抵埗後按圖索驥,還要架上墨鏡盡量把色彩繽紛的現實世界過濾成菲林的黑白,帕索里尼擁躉則乾脆去他遇害的海灘拜祭,一路芳心忐忑,祈禱千萬不要碰到邪惡但性感的小青年。天生懶惰的半票影迷當然沒那麼神心,最多只能帶住電影去旅行,烏瀡瀡毫無準備,興之所至就地取材,「哎呀《斷了氣》結局貝蒙多似乎晌呢條街中伏噃」,糊糊塗塗走馬看花,美其名曰打天才波。譬如這次在比雷埃夫斯港搭早班船,為免睡眼惺忪趕頭趕命,預訂旅館先一晚下榻,落了地鐵耳膜自動播放《永不在星期天》,我就記起這是禮拜日妓女奉旨不開工的港口,街童碼頭嬉水畫面如走馬燈般湧現,無心插柳,惘惘吹了一陣昔日的微風。
奇怪,女主角美蓮娜梅高麗那麼風情萬種,香港報紙廣告老實不客氣譽為「歐洲第一號大肉彈」,居然一點具體印象也沒有,留在記憶的只是那幾個罔顧危險的插水反斗星,算命專家恐怕會批為三歲定八十,同志基因事先張揚大半世紀後對湯戴利的愛慕。影片拍於一九六零年,跑龍套的兒童當年七八歲,如今仍然健在的成數十分高,說不定和咖啡座的小侍者聊聊,他或她會輕描淡寫彈出一句「嗰個係我阿爺」,甚至熱情補充:「佢同伯伯你差不多年紀,不過生成勞碌命,日做夜做擔抬當健身,睇起嚟後生過你十年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