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區區議會補選,李鳳琼在傳統紅區高舉泛民旗幟,打了一場硬仗。最後以高票敗選,雖敗猶榮。
李鳳琼在候選人表格上,職業一欄空空如也。那個突兀的空格,背後有個故事。她本是跨國語言學校的香港區總監,營業額高至公司全球十大,深受重用。奮鬥廿多年才攀上最高位置,誰料父母八年前同患上認知障礙,她的人生從此改寫。
為照顧雙親,她辭退工作,從此失去那個風光的身份。雖說無酬照顧者更值得社會尊重,可她明白並非人人認同,以「家庭主婦」參選區議員,氣勢未免較弱,於是那一欄惟有留空。
工作上的虛榮終會過去,家人才最珍貴,這決定對李鳳琼來說,理所當然。
撰文︰陳惜姿 攝影︰謝榮耀
噩耗
長輩患病,是中年人要背負的重擔,這擔子說來便來,叫人措手不及。
老人是何時患上認知障礙的?李鳳琼最初沒察覺,後來才像砌拼圖一樣重組圖畫。兩老本住在鴨脷洲,有外傭照顧。有一天,爸爸說要帶妻子去深圳,到了紅磡車站,兩老卻失散了,老父逕自回家,若無其事,也沒告訴任何人妻子走失了。
六小時後,李鳳琼接到電話,母親語焉不詳地說自己在7-11,李連忙叫外傭到樓下的便利店找,幸好找到。六小時裏,母親獨自從紅磡到西環蒲飛路老家,在老家又找不着誰,於是回到鴨脷洲的家附近。
想回大陸不止一次,有次老爸帶妻子和外傭乘火車到羅湖,可是身上沒回鄉證,外傭也沒有護照和簽證,根本不能離境,一行人惟有折返。這兩次出走,已令李鳳琼冒一把汗。
「你話幾驚嚇,若他們真的上了大陸,便再難找回了。」
最初老人家只是忘記鎖匙放在哪,忘記女兒曾致電不回來吃晚飯之類,做女兒的未有為意。到後來症狀才逐漸明顯。
老爸喜歡出街,但外傭一人照顧兩老,不讓他外出,他便用枴杖打人;老媽更是奇怪,平時一向溫文爾雅,最近竟然開始用粗口罵丈夫。
她入廚房,出來是嘴邊有一圈油,廚房的水杯內竟有油迹,油瓶內的油則少了,估計她飲過油。她每天進浴室洗澡,但身體仍是一陣味,估計她入了浴室,卻沒有洗澡。她愛吃榴槤,吃罷,堅持要留一點給兒子,還堅持落樓坐車找他,但她的兒子明明在美國……
發生這些事後,李鳳琼才驚覺要帶兩老求醫,可求醫過程並不順利。
如今老人要確診認知障礙,先要得普通科醫生斷症,再轉介往老人科作評估和配藥。但普通科醫生見過李家兩老,說並非認知障礙,便打發他們回家。李鳳琼無計可施,兩老的病情就此拖延了大半年。
「醫生不懂醫,可以轉介吖,連轉介也不肯,白白錯過及早介入的機會。雖然這病冇得醫,但可以做些記憶訓練,情況不至變壞得如此急速。醫護人員欠缺培訓,又敷衍了事,這是香港醫療制度的毛病。」
這股怒氣,一直積壓在李鳳琼的胸口,八年來她不斷在各種場合、公聽會發言,就是要提高大家對腦退化的關注。
2010年,她和兄弟姊妹們知道耆智園可以替老人評估,立即求助,結果發現30分滿分裏,母親只有11分,父親有13分,認知障礙已到中期。父母確診當天,7月30日,李鳳琼的人生改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