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戀殖】前國防部職員重遊石崗食豬手:尊敬係出自心意

【7.1戀殖】前國防部職員重遊石崗食豬手:尊敬係出自心意

「他們愛去大埔的133 Lounge、Bobby London、粉嶺的畢打奧或元朗的安娜餐廳,但最受歡迎一定是石崗的金壘餐廳,原因我會慢慢說……」66歲的謝炳光(John),曾任職英國國防部高級文書主任,在皇家空軍及陸軍基地工作27年。多年來遊走軍營各部門,加上曾為軍人宿舍的舍監,所以熟諳英兵的各種喜好。John化身人肉地圖,算着手指數餐廳,娓娓道來多間殖民老店,最後與記者一同走進石崗唯一一間的西餐廳,大啖鹹豬手。

這間「石崗唯一」,其實是指位處石崗上村的金壘餐廳。「1978年時,皇家空軍決定將基地由啟德遷回石崗,近三百個軍人家庭遷至附近居住。當時鄰近一帶沒有西餐廳,老闆看準商機,1979年開了金壘。」 John細道餐廳的由來。他指餐廳受英兵歡迎,不但因為其西式菜餚引「兵」入勝,亦有地利,令餐廳成為英兵的高級飯堂。他補充︰「從軍營過去,一般十分鐘之內便能走到(金壘),又近又方便。用膳後不用乘車,能踱步回軍營,因此一些較高級的軍官也愛在餐廳舉行生日會,甚或開一些小會議。」但以上種種卻並非令金壘餐廳有名的主因,問及餐廳如何在80年代時突圍而出?John含蓄笑道︰「英國女郎。」他憶述,在餐廳開業初年,老闆曾以英國女郎作招徠,讓她們站在門外招攬英兵進內光顧,成為一時熱話,更成功令餐廳名氣漸響。可惜美人計用得不長久,其後有傳軍部顧慮此做法有損英兵形象,因而勸告東主,後來便再看不見女侍應們的蹤影。

現年66歲、戴着啹喀兵帽的謝炳光,18歲時加入英國國防部,在皇家空軍及陸軍任職27年。

德國鹹豬手是金壘餐廳的招牌菜,英兵必食。

謝炳光自言從前愛吃鹹豬手,其中又以炸豬手為其最愛。

金壘餐廳有一些傳統的英國菜,如炸魚柳配薯條。

保留傳統菜式 照顧老主顧口味

問及餐廳從前的招牌菜,John直言四十年如一,仍是那道德國鹹豬手。金壘的鹹豬手不但有名,更是英兵至愛,教不少離港多年的英兵仍然難忘。John分享道︰「80年代吃一餐飯,大概是十元八塊,但來這裏吃豬手,大約要二十元左右,算是相當豪華的一餐。當時大家愛吃炸的,因為自己弄不來,所以常常來這裏吃。」闊別多年後重嚐昔日招牌菜,John笑指味道大抵一致,惟獨價錢貴了不少。價錢有變,人事亦然。John嘆餐廳人事幾番新,「地方就沒多大改變,但我所認識的侍應,好多也不在了,現在新請的,我一個也不認得。老闆也不同了,至少也傳到第二代吧?」幸好餐廳多年來堅持保留傳統菜單,為的是不願讓老顧客失望而回。餐廳經理解釋︰「雖然以往的客人以英兵為主,但同樣也有一部份本地老顧客,因此回歸後,經營方式沒有太大的改變。我們盡量保留傳統菜式,因為我們有很多老主顧,他們每次來時也有期望,希望找到他們從前想吃的菜式,因此菜單的變化不能太大。」

除了德國鹹豬手,西冷牛扒亦受英兵喜愛。

九七回歸後,餐廳的主要客人由外籍英兵,轉為本地老顧客。

室內展示餐廳的舊照,環境改變不大,但人事卻早已不同。

最想念逝去友誼 遺憾未有說出口

回歸二十一年,老餐廳的人事有變,John亦慨嘆昔日與英兵好友共事的歲月不復返。「最想念也是逝去了的友誼,其實他們來港的時間只是兩年多三年,但還是建立了感情。我們始終是中國人,較內斂一點,不會說出口,不會說我愛你。」他嘆道。John至今仍然緬懷當時美好的年代,「當時的社會和諧一點,爭執也少一點。但盡量也叫自己不要時常回望,只因想念過去的風光,只會顯得現在更加悲哀。」

金壘餐廳
元朗八鄉石崗上村DD114號

記者︰沈敏怡 
攝影︰周芝瑩

精挑細味 籽想好食: https://www.facebook.com/food.apples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