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設了一欄叫「奇趣Pop」,照字面看合該賞心悅目皆大歡喜,但我讀了幾段,總是笑不出,反而覺得編輯有把快樂建築在錯誤地基之弊,痛苦油然而生。像前兩日的「小童暈船浪照橫渡英倫海峽」,一見標題胃酸不禁氾濫,明明穩穩陣陣坐着,也立即浮起天旋地轉幻覺,事關小童的悲慘經歷,「老同」剛剛親身嚐過,印象新鮮猶有餘悸。熟朋友聽到東南亞病夫又試領嘢,大概杏眼圓睜:咦,閣下暈車浪眾所周知,搭船一向冇事,幾時連水上交通工具亦一併包攬,是否暈上癮?唉,張大姐敏儀勿怪我「老調」重彈,越老越論盡是不爭事實,淒涼晚境罄竹難書──一星期前展開希臘之旅,匆匆玩過雅典,在比雷埃夫斯港登上駛往米可諾斯的慢船,起航一小時後拋吓拋吓竟然心口作悶,隨身攜帶的萬金油索極無效,只好扶壁衝進洗手間嘔之而後快。作嘔呢家嘢,通常一不離二二不離三,為免下一波趕唔切佔領洗手盆,唯有不避釣魚嫌疑流連公廁,將那片小天地規劃成私人「豪華吐房」。
嗚呼哀哉,以往乘風破浪最多稍感不適,從來不曾賠上胃裏的早午晚餐,此例一開恐怕永無止境,所謂「黑夜已經來臨,黎明還會遠嗎」,一個唔該再下一城暈埋飛機浪,璀璨的追星生涯被迫告一段落,你說如何是好?忽然想起,倫敦某名醫千金董二小姐,曾經慷慨賜予暈車浪偏方,教我起程前切一片薑塞在肚臍,便可出入平安。一直尚未實踐,因為太匪夷所思,照現在情況看,再荒誕也應該試試吧?只希望偏方萬變不離其宗,適用於船浪飛機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