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成都,本來行程是想去青城山一遊的,但前一天暴雨,青城山景區關閉。
午飯還是到了青城山腳下的精品酒店「隱秀尚庭」吃,四年前拍電視去過那裏,飯菜做得很地道。坐在寬大的餐廳吃飯,也不開冷氣,把房間裏的窗子都打開,窗外樹木蓊鬱,綠意盎然,近處下着小雨,遠處青城山頭雲煙繚繞,水氣充沛,空氣極好。如此一邊吃飯一邊等消息,看景區什麼時候開放。後來消息來,說昨晚雨勢太大,山上有小面積泥石流,那就去不得了。
於是改去看都江堰。都江堰就在青城山附近,半小時即到。此處已來過好幾次,但借了暴雨的光,這天水勢最大。一條岷江從上游滾滾而來,大水湍急,聲勢懾人,到都江堰「魚嘴」處,豁然分流,順勢往成都平原而去。這一項兩千三百多年前的水利工程,至今仍然造福後人,相比之下,今天中國各地的這個「大壩」那個「大壩」,用了不過幾十年,都因為泥沙堆積而功效不濟,有的還因此報廢。這就是「順勢」和「堵截」的分別,古人順天應勢,會得因勢利導,做一水壩,只是讓江水流得更為順暢,分流洩洪,自然而去。今人卻要「人定勝天」,不順自然而順長官意志,洪水來了,不會疏導,只顧堵截。宏大的工程,表面看起來壯觀,其實水底泥沙沉積,後患無窮。如此思維也體現在統治上,對付民意猶如對付洪水,不會因勢利導,只管處處堵截,起了各種「防火牆」,不外是阻民思路,堵民之口,卻不管民怨如大壩之下的泥沙,日積月累。站在都江堰上看大水分流,越發覺得古代人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