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中文,改出禍 - 陶傑

改中文,改出禍 - 陶傑

特府康文署公共圖書館之「中文文學獎」,得獎作品由政府出版,豈知作家發現得意之作慘遭「高手在政府」的康文署轄下文案編輯,以語句不適為名,擅自「修改了多處」。文青大怒,掀起文學界之Me Too運動,聲討政府狎弄作家偷摸文學之勾當。
既為文學作品,未來三百年或可傳世。得獎文青之中或有未來莎士比亞曹雪芹金庸在,政府官僚若有改中文之手癮,大可修改「施政報告」或財政預算案的大陸八股風漢語。不敢動特首,向手無寸鐵之文青開刀,可見弱肉強食之中國人森林定律,難怪文化人痛心。
然而話又說回來。康文署此改,純由語文角度,並不完全改錯,可由公眾討論。
若原文:「間中在經理房響起的打機聲效」,政府人員改為「間中在經理房響起玩遊戲機的聲音」──這句「聲音」顯優於「聲效」。聲音是Sound或Noise,「聲效」是Sound effect。
但政府人員不懂得改「間中」。這兩個字是方言,文體既是白話文,康文署改少了,應將「間中」改為「偶然」。
有的原文本就嚕囌,改也不三不四,如原文「傳來她顫抖地對那位將亡老人所說的溫暖的話」──此一原句,不是人話,但特區政府改為「傳來她用顫抖的聲音,對那位將離世的老人說着溫暖的話」,則是企圖用嘮叨來糾正嚕囌,用婆婆來糾正媽媽,以唐氏綜合症來治療思覺失調。
正本清源,因五四百年中國人的「文學革命」,全盤慘敗,開壞了頭。朱自清、巴金、冰心,中文都寫得極爛,唯當做語文教科書。
信手拈來惡例,朱自清「背影」開頭:「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這一句:「我與父親」,將兒子自稱之「我」,置於「父親」之先,違逆中國人倫。這還不要緊:「二年餘」不是中文,也不是口語,應為「兩年多」。
第二句「我最不能忘記」,既首句已經「我」,接下又一個「我」,令人煩厭。「最難忘是他的背影」即可。朱自清被尊為「散文家」,小學生或窮酸文人作文,自我中心,最喜賣弄其Ego,我的兒子如何我的妻子那樣我我我個沒完。
康文署若有高人手癢,替天行道,亦無不可,唯若由百年供奉神枱的眾文學名家一路改下來,讓中環精英和小巴司機都開開眼界,則亦為華文漢語正簡體中港台星馬及海外唐人街之福矣。

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