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去年登特首寶座後,新班子即大搞「親民騷」落區聽民意。新班子上台一年,《蘋果》近日探訪部份曾與高官面談的市民,了解他們過去一年的生活變化。劏房戶熊先生去年7月獲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上門探訪,去年底就獲分配公屋,但他慨嘆劏房戶上樓很難,其一家四口輪候公屋就足足8年。他說,曾當面問陳帆能否加快劏房戶上樓,結果對方避而不答,反問「阿囡讀書叻唔叻」。
記者 潘柏林 佘錦洪
記者探訪熊先生當晚,他正裝修公屋單位,將兩房單位設計間改為三房,讓一子一女擁有自己房間。熊先生說,過去8年一家四口蝸居於深水埗100呎劏房,夏天溫度達34至36°C,一家人除了睡覺、吃飯,都寧願在街頭和商場流連。每逢煮飯時,油煙不散令幼子咳嗽,幼子因持續咳嗽要入院留醫兩星期;而大雨時樓上滲水更會滴濕床鋪。
劏房一住8年,特首由曾蔭權到梁振英,再到林鄭月娥,期間租金不斷上升,「租果年啱啱係$2,200、跟住就$2,400、$2,600、跟住就$2,800、而家就$3,600,最後就$4,000。」熊先生慨嘆,劏房環境惡劣,又被業主濫收水電費,子女童言無忌令自己難過,「佢見到人哋屋企咁大,成日都咁講,我哋幾時先有咁大嘅屋!」
去年7月9日,陳帆在社區組織協會介紹下到訪,熊先生曾問局長可否加快劏房戶上樓,「我有問過佢,但佢答唔係答呢個問題,佢係答我個囡讀書叻唔叻、點樣讀書、同埋我啲工作呀。」他認為林鄭上場後,劏房戶上樓仍然困難,政府興建面積較小單位,四人家庭如要輪候面積較大的單位份外漫長。
林鄭上任一周年,基層住屋問題未見改善。公屋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由4.7年上升至5.1年。全港關注劏房平台今年4月指,劏房租金指數較去年同期升4.5%。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博士生梁嘉敏6月發表研究指,劏房平均面積由5年前67.6平方呎,「縮水」至現時僅50平方呎。
林鄭上任後揚言未來5年會投入200億元推廣體育發展,亦多次探訪港隊運動員,去年8月訪問天津時,就到全運會選手村探望參賽的香港運動員,期間香港手球代表隊教練趁機向她反映訓練場地不足,但當時林鄭無正面回應。最終香港手球隊勇奪第六名,成為港隊隊制球類項目中成績最好一隊。事隔一年,手球隊備戰雅加達亞運,仍受場地問題困擾。
全運會時擔任隊長的葉冠英表示,手球是室內場地作賽,偏偏港隊大部份訓練均在室外場地進行,「一落雨基本上係唔使練㗎啦」。他指,正規室內場設有軟墊,適合手球射門時的翻滾動作,相反室外場是石屎地缺乏保護,「喺練習時驚受傷唔會做呢啲動作。」翻滾動作練習不足,比賽表現自然大打折扣。他指,室外場保養較差,「例如係場地線嘅問題啊,佢(室外)線係會淺色咗。」
記者訪問當日適逢九龍公園體育館籌備舉辦手球國際邀請賽,球隊把握比賽空檔,由室外足球場移師室內場地訓練。葉冠英笑言是「黐場」練波,「喺一個咁靚嘅室內場地,同埋鋪晒啲咁靚嘅膠蓆呢,比較難得㗎真係。」
香港手球總會副主席李嘉亮指,球隊每月練習40小時,當中只有4小時可以使用室內場地,「仲要係男女子隊夾埋用」。林鄭去年在施政報告宣佈增撥額外資源,為包括手球在內的運動員提供訓練津貼。李嘉亮認同措施,但長遠計希望有專用球場,否則難以提升球隊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