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音書】國歌摸不得,國際歌如何? - 余家強

【人事音書】國歌摸不得,國際歌如何? - 余家強

某次訪問葛民輝忘記關機,中途我電話響起《國際歌》,阿葛叼着煙笑道:「居然還有人用它做鈴聲。」同道中人,我醒起他電影《竜火》海報也玩過這科。吾輩搞創作的,多多少少對社會主義有些想法。
《國際歌》比國歌早得多,起初由瞿秋白中譯,後來改為淺白口語更具逼力:「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節錄)
瞿秋白(1899-1935),中共早期領導人,雖份屬習近平的祖師爺,但正值在野造反,沒一天好日子過,卅六歲被國民政府俘殺,臨刑遺書題為《多餘的話》,最後一句竟然念念不忘:「中國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東西,世界第一。永別了。」
當年共產黨人何等瀟灑,從容就義,深具生活情味,遠非如今繼承者們之冷口冷面可比。看過張國榮電影《紅色戀人》嗎?寫的便是那一代熱血青年的事跡,很文藝很浪漫啊。
我認,我就是如此膚淺,鍾意有型而已。黃絲藍絲誰是誰非也罷,都敬請光明磊落些好不好?七月一日除了回歸,也是中共建黨節,《國際歌》形同黨歌,其副歌反覆呼召:「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
什麼叫英特納雄耐爾?就是英語international、法語internationale的音譯,可並非踢場國際賽般簡單,是指要赤化全世界,第三國際那種國際啊!據說,周恩來彌留之際猶哼着這句,莫非慨嘆此壯志未酬?時至今日,碩果僅存的兄弟國北韓都向美利堅靠攏了,黨慶還好意思唱《國際歌》嗎?然而,若社會主義真那麼理想的話,赤化全世界又何妨。冇理想,同鹹魚有咩分別?中共把瞿秋白等先賢視死如歸的勇氣放哪裏了?
黨中央開口埋口勸勉香港人抓緊機遇,一帶一路機遇、大灣區機遇,講來講去是撈世界要醒目的機遇,潛台詞悶聲發大財便夠;但請問,就沒其他嗎?別講到我們盡皆發錢寒似的,還有初心吧,怎麼越來越少見提及?營建者只抓緊省時省力的機遇,於是有剪短鋼筋豆腐渣工程;師生只抓緊事半功倍的機遇,於是有出貓試題外洩。
不用搬出什麼大道理,當一個人愛惜羽毛、力求有型時,至少,不屑干犯上述唔型的舞弊醜行。實不相瞞,我手機多年來的《國際歌》鈴聲,採用唐朝樂隊演繹版,很型很rock & roll,政治,本來可以呼應人民樂與怒的。
明天七月一日,流行什麼勁歌金曲?看誰敢誇唱得響亮?

(隔星期六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