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後點評:死球+突擊成入波新趨勢 - 陳婉婷

賽後點評:死球+突擊成入波新趨勢 - 陳婉婷

世盃16強誕生,進入淘汰賽階段相信戰況會更激烈,觀乎分組賽各隊戰術以及比賽趨勢可簡單歸納為以下三點。
比賽防守仔細準備--今屆初賽除沙地阿拉伯、巴拿馬、突尼西亞相對較弱,其餘各場比賽形勢非常吃緊,第一場0:0的賽事要到最後一輪丹麥對法國的分組賽才出現。比賽中每隊調動都會有戰術改變,逆轉經常出現,如哥利斯馬是葡萄牙常用的後備,打正選亦能帶來入球,馬里奧高美斯對瑞典下半場上陣即替德國追平。沙地次仗對烏拉圭時調整陣容,也令對手打得十分辛苦。反而出線的阿根廷,整體的比賽準備不算太仔細,每仗都陷入苦戰。
死球更具決定性--48場分組賽射入超過100球,扣除烏龍球,有接近一半來自死球,除了12碼,今屆的角球與罰球戰術比以往靈活,英格蘭頭兩仗有六球來自死球。死球的訓練以及處理,實力較弱的球隊今屆也有明顯進步,就以巴拿馬為例,他們對英格蘭所入的一球,並沒以高波傳入禁區,相反以貼地傳向禁區,讓隊友成功快腳破門,今屆無論球隊實力強弱,都可憑死球入球,這是各隊拉近距離的原因。
突擊成為主流--今屆比賽各隊都有打突擊的能力。上屆以反擊打法稱雄的德國,尚需兩至三人參與反擊,今屆各隊都有一名可單人匹馬射門的前鋒,反擊更直接。美斯(圖)對尼日利亞所入的第一球,就是今屆典型的突擊。當對手由前場開始緊迫,球隊在比賽期間會更直接放出長傳,而不是放兩邊,就連巴西對塞爾維亞的比賽,尼馬也曾在下半場作出快速反擊,這種打法過去甚少在巴西出現,淘汰賽階段,可能會有更多的突擊入球。
文:陳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