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十大作家選舉 - 馮睎乾

香港十大作家選舉 - 馮睎乾

香港人文化水平越來越高,令我老懷安慰。從前只有什麼「十大金曲」,現在則湧現一群又一群的「十大作家」,好不熱鬧。先有清潔用品公司,邀來十位香港作家做代言人,在潔廁用品印上他們的肖像和短文,不但成功製造話題,更把「洗滌文學」發揚光大。其實「洗滌文學」有悠久傳統,比如中國人早說讀《易》可以「洗心」(見《易.繫辭》),阿里士多德則說悲劇有「淨化」(Katharsis)作用,然而這門文學沉寂二千多年,今天才在香港開花結果。清潔用品文章雖富文藝氣息,但我們要留意,它們畢竟未登大雅之堂。真正的「洗滌文學」經典,當然是新修訂的中史教科書:數十年臭史可一筆勾銷,什麼「六七暴動」,「八九屠殺」,統統被洗刷得一乾二淨。從此,中國歷史散發着一股潔廁液的清香,令人醉了。
清潔用品公司沒邀請教育局官員或教科書作者代言,實在失策;至於今年以「愛情文學」為題的香港書展,十位年度作家的名單也令人費解。這幾天我的Facebook 被瘋狂洗版,書友不是嘲笑書展海報「肉酸」,就是慨歎張愛玲居然與網絡作家Middle「齊名」,同列「十大」。眾所周知,書展由貿發局主辦,貿發局眼中的「香港十大愛情作家」是誰呢?讓我們看看(排名依書展官方網頁所列先後):張愛玲、徐速、亦舒、依達、林燕妮、深雪、林詠琛、鄭梓靈、天航及Middle。今年貿發局邀請了張愛玲文學遺產執行人宋以朗,在書展做一場講座,宋以朗找我拍檔,相識多年,不好意思拒絕,唯有遵命。我身為書展其中一位講者,恰巧講的是張愛玲,自覺有義務談談這張名單。
不少文化人認為Middle沒資格跟張愛玲並列,但我認為,應該是張愛玲沒資格跟Middle並列,而非相反。Middle和其他八人無疑是「香港作家」,但張愛玲又算不算呢?她在港大讀書,因戰亂輟學,留港兩年多,回上海後寫了幾篇有香港背景的小說,包括《傾城之戀》。其後她兩度來港:五二年至五五年供職於美新處,在香港寫作及發表《秧歌》和《赤地之戀》,留港三年便移居美國;六一年底又來短住半年,從此不再踏足香港。一輩子留港時間,連毛夾屎不夠七年,真夠資格做「香港作家」?假如寫過香港就算「香港作家」,寫過外星人的倪匡是否「外星作家」,可稱為「宇宙匡」呢?同文邁克先生長居巴黎,又算不算「法國作家」?
六十年代,張愛玲為《世界作家簡介1950-1970》(World Authors 1950-1970)寫過一篇英文自白,開首標明「CHANG, EILEEN…Chinese novelist」,內文說自己「在出生地上海度過大部分時間」。由此看來,張愛玲只是跟香港有淵源的上海作家,似乎不該稱為「香港作家」。但細心一想,也沒關係吧,古往今來的大作家,遭遇何其相似。古希臘有七個城邦,曾爭相聲稱是大詩人荷馬的家鄉,正如十七世紀英國詩人Thomas Heywood所寫:「荷馬歿後,七城相鬥。當其在世,無瓦遮頭。」(Seven cities warr'd for Homer, being dead / Who, living, had no roof to shroud his h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