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又發生知名企業將外國產品換Logo變成自產的醜聞。曾名列中國「高新技術企業」的山東常林機械集團,被踢爆將日本川崎出產的液壓泵油漆塗掉,換上自己的商標(圖)吹捧為自產品牌,套取國家15億元人民幣(下同,約18億港幣)科研津貼;該企業現已申請破產。
常林集團位於山東臨沭,以生產液壓裝備等知名;鼎盛時擁有9家子公司4,800名職工,年營業額超過50億元(約59億元),名列「中國機械工業百強」。好景不常,集團於2016年年底申請破產,當地法院公告顯示,今年6月1日當局公開競標,為其破產重組招募投資人。常林破產令其內部問題浮出水面。多名原集團員工爆料指,常林生產的一款液壓泵是模仿日本的,「這個泵是將日本川崎的泵的油漆塗掉,換上中川(常林品牌之一)招牌,就通過了國家鑑定」。
「漢芯」事件翻版
無獨有偶,上海早年也爆同類醜聞;2003年美國海歸陳進任上海交大微電子學院院長,宣佈發明「漢芯一號」,當局如獲至寶,驗證認定是「中國首個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芯片」,獲上億元科研基金。但2006年被揭發實為從美國買芯片,請民工將表面Logo用砂紙磨掉,加上「漢芯」標誌而成。事件成中國科技界大醜聞。但當局無追究,上億基金亦未追回。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