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為林鄭上任一年算算賬 - 盧峯

蘋論:為林鄭上任一年算算賬 - 盧峯

特首林鄭月娥上任快一周年了,北京對她的表現看來甚為滿意,負責港澳事務的京官們一再讚揚她推動經濟發展、改善民生及令社會和諧穩定有功,還說她得到社會各界廣泛認同。在北京高層眼裏,她當特首第一年的成績表算是拿到高分數。

高明的「溫水煮蛙」高手

北京領導層給林鄭月娥高分並不奇怪。首先,她是習近平拋棄梁振英重新挑選的香港第一把手,單單為了習近平的面子,為了顯示習大大選人有眼光,一眾中央官員也得肯定林鄭的成績。而且,當前北京對港政策以維穩為主調,自然要着力撐住特首及特區政府,減少各種雜音特別是建制派內部的雜音。若果北京對特首的支持有那麼一點點猶豫,特區政府及建制派內訌將無日無之,直接影響政治及社會穩定。
不過,最重要的是林鄭月娥願意當北京的「白手套」,主動協助推銷加強北京影響以至控制的措施,並且做得比只懂硬來蠻來的梁振英乖巧得多,高明得多,活脫脫是個「溫水煮蛙」高手。
就以「一地兩檢」這條破壞一國兩制,收窄香港司法管轄區,損害港人自由與安全感的法案為例,市民、法律界特別是大律師公會對法案有各種各樣的疑問,包括法案可能違反《基本法》。身為特首的林鄭月娥本該盡力反映市民的疑慮,向北京爭取更妥善、更能保障兩制的安排。可惜,林鄭月娥對各種不同意見充耳不聞,只是不斷重複高鐵在經濟、交通上的好處,重申人大常委的說法已為「一地兩檢」提供法理基礎,然後在建制派配合下匆匆通過法例,開創內地法例在香港司法管轄區直接使用的惡劣先例。連這樣的任務林鄭月娥也毫不猶豫的迅速完成,北京怎能不滿意?
何況未來北京正想把手進一步伸進香港,不斷加強對香港的控制,其中在教育、青少年問題上已陸續出手,修訂教科書,積極推動國歌法立法就是最典型例子。林鄭月娥既能以較柔性手法協助北京達成目標,中央官員怎會不力挺她?
北京覺得林鄭利用價值甚高,可對市民來說,對維持兩制而言,林鄭的表現卻只能以不合格及令人失望來形容。從只懂搞鬥爭的梁振英換上林鄭月娥,市民期待的是林鄭能盡量理解過去幾年本地街頭抗爭行動此起彼伏的真正原因,理解民主普選無望帶來的深重絕望與無力感,以此為起點着手解決過去幾年深深烙印在社會的傷痕與裂紋。

庫房水浸市民生活卻每下愈況

然而,林鄭月娥除了任命個別有民主派背景的人出任公職,吸納一些不同背景的年輕人進入諮詢委員會外,對扭曲的政制基本上聽之任之,對民主普選的訴求來個冷處理,對年輕人希望參與規劃香港未來的想法毫不理會,甚至還把引發抗爭包括佔中的責任推在爭取及支持民主的人身上,說是提倡「公民抗命」的人害苦了年輕人。但實情是人大常委會的831決定封死了雙普選之路,是梁振英的鬥爭分化策略令社會對立不斷激化,失去溝通對話及透過政治權利解決問題的可能性,迫使市民及學生走上公民抗命及佔中之路。林鄭月娥連這個基本事實與根源也不搞清楚,也不肯或不敢面對,她所謂收窄分歧重建社會和諧只能是空話、假話。
其他方面,林鄭月娥上台一年,除了庫房水浸,政府儲備破紀錄外,市民的生活質素每下愈況,人均居住面積不斷縮小,劏房、棺材房已成為常態,樓價則失控飛升,平均樓價已遠超上班族的負擔能力,年輕人想上車置業只能望門興嘆,即使中等收入專業人士也難以負擔。
政治上看不到出路,經濟上貧富差距拉闊,一般人生活空間越來越擠迫狹窄,連呼吸一口自在空氣也難如登天。這就是林鄭上任一年的現實。

周一至周六刊出
盧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