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二十年,母語教學、國民教育、普教中、中學七改六、大學三改四,將英國殖民地給你留下的紫砂茶壺的茶漬,改七修八、鏟五磨六,折九騰十的,改出大量子女外逃,與大陸仔女鬥快搶灘,令英國院校普通話與粵語聲浪掩蓋課堂校園,真盛世奇觀。
幸好英國前宗主眼見香特土著「當家作主」之後,教育辦成這般慘狀,起了憐憫心,大愛收容,英國留學生意,遂金錢滾滾來,一年比一年暢旺。
有錢滾動之處,必有眼紅之人,中國GDP那麼強大,美國佬也眼紅啦,所以特區消委會介入,質疑香港的英國留學顧問機構三件事:
一,你收中介佣金,為何不清楚自稱「中介」,而叫「顧問」,是否誤導了消費者。
二,收取「顧問服務費」即佣金若干,若無統一比率,有的學校多、有的少,應否透明交代。
三,若家長學生日後不滿,有何「申訴機制」?
首先,顧問的定義,就是中介。香港自從英國裙帶路開埠就是中介港。在文字上含蓄一點,如何謂公關小姐,是何營生,家長若早年在尖東開公司然後北上開廠,都不是白痴。
不同的寄宿學校,當然可以私下收不同的佣金,中介顧問,不必公佈金額。正如你在屈臣氏買一瓶據說李嘉誠服用的長生不老丸Niagen,每瓶李嘉誠賺多少,不必公佈。信者則買,英國教育產業也一樣。
中介會不會向多拆佣的學校多塞幾個學生?有可能。但打開天窗說亮話:英國寄宿學校若不顧成績只收學費而中國人收得過多,會影響形象,英國寄宿學校有獨立的校董會,並非如中國人般家家見錢開眼,文化基因不同。
至於所謂申訴機制,唯一該申訴的,是若有學生去了不用功讀書,曠課溝女,父母可以流淚向自己的兒子申訴:爹哋賺錢很辛苦的呀,你不要這樣胡混呀……
申訴機制有高科技,蘋果手機有WhatsApp和FaceTime,保證申訴渠道一定暢通。
英國的大學和寄宿學校,來香港做教育雷霆救兵,功德如地藏菩薩。都要經過考試方取錄的,除非「顧問」教你偽造學歷、找人請槍,但香港曾經英國殖民地文明開化,中介公司在香港,總還有點底線。若覺得沒有民族面子,想少一點學生用腳投票親英,你自己爭氣改善教育制度。正如敍利亞伊拉克這種國家,難民出海,蛇頭買一艘橡皮艇,中間幾多人賺佣,關聯合國什麼事?
再胡纏下去,英國寄宿學校火了,一齊抵制香港。香港人,你想慘遭英國人多遺棄一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