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無人探測器「隼鳥2號」漫遊太空約3年半後,昨日終於抵達目的地──離地球近3億公里的太陽系小行星「龍宮」,料今秋展開探測工作,後年底回到地球,任務成果將有助研究地球生物及太陽系起源。
隼鳥2號在2014年12月升空並進入預定軌道,航行約32億公里後,在日本時間昨晨9時35分到達龍宮上空約20公里的目標位置,機械狀態正常。JAXA位於神奈州縣的控制室在隼鳥2號到埗後傳出如雷掌聲,研究員紛紛握手擁抱,主理任務的吉川真表示,「總算來到這裏,我安心了一半,但對任務將正式開始感到緊張」。
將進行爆破採集岩石
隼鳥2號將逗留約1年半,JAXA計劃讓它登陸龍宮3次,以採集地面及地底岩石樣本,登陸準備工作需時約兩個月,其間隼鳥2號須在凹凸不平的地面找出適宜登陸的位置。預料隼鳥2號可在9或10月首次着地,來年3至5月最後一次着地,而由於龍宮地面溫度極高,它每次只會停留數秒。
隼鳥2號位處龍宮上空準備第三次着陸時,會發射一個兩公斤含炸藥的金屬撞擊器,藉以在地面撞擊和爆破出深坑,登陸時就可採集龍宮的地底岩石。隼鳥2號另會釋出四個無車輪漫遊器着陸,它們會在地面滾動從而進行勘察,以配備的攝影鏡頭、感應儀器等工具助隼鳥2號觀察龍宮的地形和蒐集地質資料,預計它會在2020年底將蒐集得來的資料帶返地球。
或曾有水等有機物質
龍宮是一個直徑約900米的小行星,圍繞太陽公轉,並以幾乎垂直的軸自轉,自轉一周需時約7個半小時,方向與地球相反。據JAXA發放的圖片顯示,龍宮形似算盤珠而非球體,地面有大量隕石坑。
科學家普遍認為小行星誕生於太陽系形成初期,水、有機物質等可孕育生命的元素更可能存在於龍宮,因此隼鳥2號的任務或有助探索地球起源。
隼鳥2號是「隼鳥號」的第二代機型,JAXA在2003年安排隼鳥號升空,以探測與龍宮不同類型的小行星「絲川」,但因機件故障,隼鳥號足足遲了3年即2010年才回到地球,任務最終成為把小行星岩石樣本帶回地球的歷史首例。
共同社/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