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台灣家】
很多人也會好奇,為甚麼我們當初投資移民台灣時會選擇開餐廳?本來是一個測量師和市場推廣經理,再到做了全職爸媽,然後毅然一家跑到台灣,在毫無做餐飲生意的經驗下,在台灣開了我們的第一間餐廳,最近我們還另覓市區地方,開了一間規模大一點點的餐廳……這些日子一路走來,其實沒有想像中般那麼容易。
其實當初要考慮到台灣投資移民,第一個難題就是要想:「我們做甚麼生意? 」究竟是開店賣淘寶貨?賣進口童裝?開親子廚房餐廳?開飲料店?當初滿腦子都是轉不停的計劃,那時候也真後悔,為甚麼我們沒有甚麼一技之長或手藝?有時候我會在想,如果我沒有讀大學而是跑去讀法國藍帶廚藝課程就好了,那我就不用想得這麼頭痛。或許我們這一家算是儍人有儍福,就只是因為想到,我們不用每天買衣服,但就是每日都要吃三餐,還是做一些「必需品」的生意比較穩妥?如是者,我們便亂打亂撞的開始萌起在台灣開餐廳的念頭。為了先試一試我們開餐廳做生意的可行性,那時候我們在香港開始嘗試由擺假日市集開始,在市集中賣港式老火湯和小吃,當我們越來越明確要行開餐廳這條路時,我們夫妻也嘗試在不同的餐廳體驗短期打工,日子需短但也獲益良多。所以如果想知道自己真的是否適合開餐廳,先試試在香港的餐廳工作吸取經驗,當然在餐廳打工和經營一家餐廳的學問大有不同,但起碼對完全沒有餐飲業經驗的外行人來說,已經足夠讓自己先試試水溫。
來到台灣後,從找店面開始,我們都是摸着石頭過河,我們都是從實踐中慢慢累積經驗,後來才知道原來找店面開餐廳也是一門學問!例如店面的電壓夠不夠?電錶要怎樣分配?台灣有些地方有時會出現缺水問題,所以找店面時也要留意其水塔容量,當然還有一大堆要留意的細節,例如那地段會不會淹水、油煙排放的方向會否遭附近鄰居檢舉,在台灣開餐廳所要面對的問題,跟香港的其實也不遑多讓。
要大件抵食擺盤靚 難找進口食材
常常有不少打算移民台灣的朋友向我們查問,在台灣開餐廳容易嗎?可以賺錢嗎?那當然不容易吧!台灣人雖然捨得花錢在外用餐,但凡事講求餐點的CP值,就是我們說的要「大件夾抵食」,而且在台灣幾乎個個都是「網美」,在餐廳吃飯都是「相機先吃」,所以我們在佈置餐廳時也要特別留意佈置一些 「IG打卡熱點」,餐點上的擺盤也要好拍照,而且在台灣找食材也沒有像香港的方便,香港大部份食物都是進口,幾乎有錢就買到各國食材,但在台灣有不少都是本地時令食材,進口食材昂貴。例如夏天芒果季節一過,就很難在冬天找到食材製作楊枝甘露。
當然,在全世界任何地方做生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賺錢方法,開餐廳真的是投資移民做生意的好選擇?綜觀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華人在開餐館,那究竟在台灣開餐廳時我們遇到甚麼困難?需要投資多少?日常經營上有甚麼注意事項?下星期再跟大家分享。
撰文:Cass(King Kong 媽媽)
八十後爸媽,兩年抱兩後,做了全職爸媽陪伴孩子成長,二○一七年五月舉家移民台灣,重新出發,帶着孩子找另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