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港人樂見中美貿易戰(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鍾劍華) - 鍾劍華

為何有港人樂見中美貿易戰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鍾劍華) - 鍾劍華

中美貿易大戰山雨欲來,美國方面來勢洶洶,北京方面也揚言奉陪到底。香港作為一個自由貿易港,在中美貿易當中,確實有一個十分重要的聯繫角色。過去幾十年,中美貿易的發展,也是香港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份,對香港經濟的持續增長十分重要。
因此,香港的高官一改近期處處強調中港一家的言論,竟然以「香港與國內的情況不同」,呼籲美方考慮制裁的時候要考慮對香港的影響。香港的商界也有類似的說法。把這種言論套進近幾年的政治環境,可以說是頗為大逆不道。但這種反應也正好證明,香港確實是有着其獨特性,不因為香港回歸了中國而完全變成與其他城市無異。當權者也應該明白,這種獨特性不會只凸顯於經濟層面。世界上其他地方,也會從社會制度、文化特性及不同的角度來評估如何把香港定位。以泛政治的態度強要把香港融入所謂大中華主體,不但是犧牲香港,也不見得對整個大中華地區的發展及中國與世界接軌有甚麼好處。
特區政府的官員這一次說得對。一旦規模與現在宣傳打嘴炮般大的貿易戰開打,香港將會首當其衝,除了全年經濟增長可能受到影響之外,對民生、就業、收入及金融體系的穩定性也會帶來難以評估的負面影響和衝擊。從香港的本位來看,中美貿易戰一旦來真,港人應該都不難明白,對本地經濟民生會構成嚴重的衝擊。因此,香港人沒有理由希望中美貿易大戰打得成。
不過,如果留意一下近兩個星期各個網上平台及公眾空間的言論,不少香港人不但沒有顯示順理成章應有的憂慮,而且似乎有不少人相當樂於見到這場如箭在弦的口水戰成真。

中共高壓 民心背離

這是一種完全不符合商業社會經濟理性的情緒反應。一向精明功利的香港人這一種反應,除了是政治上不正確,甚至是離經叛道之外,也可以說無疑是想執石頭砸自己的腳。但問題是為何會如此?特區政府及北京當局看到如此局面,如果首先擺開情緒上的不滿,是否應該想一想為何回歸21年,竟會弄至如斯局面。
原因當然很多。但首先是因為歷史原因,加上教育普及資訊的流通,香港人從來不是只會以民族、血統、政權認同這些因素來作為判斷事物的先驗標準。因此,對於造成中美貿易嚴重逆差的各種指控,或對於各種涉及中美角力的政治考慮,不少香港人有可能會有不同於當權政府與國內民眾的反應。
此外,更有可能是因為近年在政改爭議、一國兩制的落實、港人對中國人身份的認同、對中央政府以至中國這個國家的負面評價及情緒,也影響了港人對這個山雨欲來風滿樓的中美貿易戰的判斷。這正是筆者多次指出,是20多年來北京對港政策的錯誤造成的後果。如果當權者拒絕承認這個事實,也不願意作出策略上的調整,這一種民心背離的趨勢只會變本加厲,不見得會因為北京出手、港府也配合加強政治打壓而得以扭轉。
回歸21年,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最新一輪的調查發現,認同自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的比例,在各個選項中最低。而只視自己是「香港人」的,卻是持續上升。這反映過去幾年,雖然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攜手合作用盡各種手段不斷打壓港獨以至本土主義,不斷加強加壓的政治動作,不但未能產生效果,反而可能令香港人的本位意識越來越強。而對只能由這個政權代表的國家,就越來越離心離德。具體表現出來,便是拒絕承認自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民,縱然政治上誰都否認不了香港特區確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轄下的一個行政區域。
把這種趨勢說成只是年輕一代的反叛、受到別有人用心的政黨挑動、或港人國民意識不足也是不符事實。事實證明,最能挑動港人逆反情緒及降低香港人國民意識的,正是中港政府及當權者的代理人。現在的情況,是很多當年支持回歸的中生代,也後悔年輕時錯信了中共的甜言蜜語。
不承認政策的偏失,不肯面對香港制度的落伍及不符民望,除了難以收回人心,甚至令人心進一步背離之外,也只會令制度造成的各種結構性的不公擴大惡化。近年香港社會無論在政治上、經濟上、以至社會生活上都越來越不公平,已經是難以否定的事實。年輕一代及長期處於社會低層的部份人士,根本認為就算這個貿易戰真的開打,自己也再沒有甚麼可以損失的。因此,他們不會在意香港是否會因此而蒙受衝擊。甚至可能樂意見到有人出手,為他們消消怨氣。所以,有那麼多人面對中美貿易戰採取「剝花生」心態,袖手旁觀甚至是樂見其成的態度,而完全漠視這對香港可能會造成的損害,其實也不是那麼難理解的。

鍾劍華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