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大灣區恐成上海妹仔 香港待宰割 - 李平

蘋論:
大灣區恐成上海妹仔 香港待宰割 - 李平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台一波三折,主管港澳事務的韓正急召林鄭月娥上京面談。從粵港澳去年簽署的框架協議,到習近平批示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再到國務院公佈廣東自貿區深化方案,大灣區原本的定位是國際金融、航運、創科中心,但上海的三個中心建設早着先機,一天不容二日之下,大灣區恐怕將成上海的妹仔。中美衝突加劇可能會改變或有利香港在大灣區的地位,但特府高官只會奢談大灣區機遇、叫嚷港青北上,連能否應對被宰割的問題都成疑。

灣區定位金融航運創科中心

去年7月1日,《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在香港簽署,訂明廣東要構建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和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基地,香港要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地位,澳門要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照道理講,這應是經過論證的大灣區發展規劃藍本,但習近平覆信在港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時,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又可能令創科中心由粵主港輔變成雙中心。
中國所謂的項目論證、規劃論證,歷來無非是證明領導人的決策英明而已。習近平4月宣佈海南將建自由貿易港,包括國際旅遊消費中心,海南省政府近日推出旅遊國際化三年行動計劃,當中最受矚目的是擬在三亞、海口設立「外國遊客集聚區」,區內可上facebook、Twitter 等社交網站,又說要創新賽車、賽馬彩票玩法,輿論為之譁然,省政府網站隨即又撤下文件。
同樣,如果大灣區規劃是經過業界和專家論證、深思熟慮的規劃,又豈會因領導人一句話而改變?又豈會因韓正接掌港澳事務而改變?那些樂當大灣區人的香港政客、工商界人士,真的不知道香港在大灣區的地位,既要受到上海的挑戰,更要受到廣東眼紅香港資源的威脅嗎?
國務院5月公佈《進一步深化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提出廣東自貿區要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示範區,建成大灣區國際航運、國際金融、國際科技創新的重要承載區。由此可見,大灣區的定位是國際航運、金融、科技創新中心,競爭對手首先不是三藩市灣區、東京灣區,而是早着先機的上海為首的長三角,是韓正擔任市長、市委書記主政14年的上海。上海原本規劃在2020年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2015年又加入創科中心,韓正親自擔任課題組組長。就算他把上海的那一套搬到粵港澳大灣區,恐怕也難以改變大灣區的從屬性質甚至妹仔地位。

林鄭樂捐好施刺激中國官商

香港除了面對競爭老對手上海之外,還要面對廣東藉大灣區蠶食香港資源的陷阱。廣東官媒有的打出〈香港科技創新資源如何為大灣區所用〉的標題,有的宣揚香港「將由一個國際大都會變身為珠三角對外交流的聯繫者」,投資200億元的落馬洲港深創科園令人眼紅的背後,是香港龐大的財政盈餘及外匯儲備。從西九故宮文化博物館、落馬洲港深創科園,到高鐵西九中國口岸區,林鄭政府如此「樂捐好施」,更刺激中國官商對香港資源磨刀霍霍。
香港早已失去國際航運一哥地位,科創中心還在發夢階段,金融中心所依賴的法治優勢正在自我閹割。在中美貿易戰烏雲籠罩之際,香港作為獨立關稅區、作為中外政經合作橋樑的優勢將再凸顯,如果林鄭政府繼續只發大灣區夢、奉獻香港資源,香港將錯失一次政治、經濟撥亂反正的機會,對中國、對香港的傷害都是無法彌補的。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