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Too須雙重標準 - 陶傑

Me Too須雙重標準 - 陶傑

荷李活的Me Too殺進香港的教會。幾十個女教徒紛紛挺身而出,指曾遭牧師性侵犯,其中還有所謂的強迫性行為,也就是強姦了。
香港教會的Me Too現象,套一句大陸官八股,就是民憤很大,應予嚴肅處理。
美國荷李活的Me Too是亂來,但香港教會的Me Too卻必須揭露和跟進。對,這就是理性社會的雙重標準。
為什麼?因為影藝界是創作工業。藝術創作人天生情感澎湃,食色性也,沒有情慾的靈感,好作品創作不出來。荷李活的維恩斯坦出品過許多不朽的電影,創作人有淫亂的License 。後世絕不會介意畢加索有沒有性侵犯過三兩個女模特兒,因為對於不世出的大師,人類文明要包容。
莎士比亞是雙性戀者,早有一百多首十四行詩為證。莎劇的時代,女性不准登台,女主角一定由俊男小鮮肉來反串。沙士比亞擁有劇團財政和編劇權,那時有沒有Me Too過?百份之百有。若是沒有哪會寫得出仲夏夜之夢。但英國人再白左,當不會現在發現五百年前一個莎劇女演員自殺、一封遺書指曾遭莎士比亞性侵犯,而從此禁演莎劇。
但是教會不同。牧師不是創作人,牧師不需要天馬行空藝術創造的才華,只是耶和華和耶穌在人世間的白宮發言人。人類一千年以來,有成千上萬的牧師、律師、會計師、醫生,但只有一個莎士比亞,只有一個達文西,只有一個莫札特,一個史提芬史匹堡。
電影的編導權力很大,牧師的權威更高。進電影行業的中學女畢業生,多是出於青春美貌的虛榮,求的是名利。但進入教會的婦女,性格純良許多,不為鎂光燈掌聲和鈔票,許多還因為心靈創傷。所以編導根據其行業的潛規則Me Too女明星,是一種森林生態。教會裏只有聖經一種神聖規則,教堂不是森林,不是染缸,而牧師在女信眾眼中有如神的化身,若悍然性侵犯,則罪無可恕。
性侵犯時無人在場,有沒有人證呢?這一點,同樣是單方面指證,女教徒比女明星可信。虔誠的教徒那裏敢說謊?但女明星卻靠演技和唸對白上位。誣告的風險,上帝監控,低許多。
牧師是牧羊人,教徒是羔羊。電影圈的編導和女明星並無此純情關係。羔羊被領上雙人床,當做祭壇,比較令人厭惡。何況我見過香港幾個牧師,早期對女信眾講道時的笑容很奇怪,而這些牧師後來竟然僭建宣道內容,呼籲女信眾要熱愛專門拆教堂的某國。
若這些人員也傳出Me Too,不令人驚訝。受害人應予舉報。羔羊如何遇上狼?以上帝的名義,掃除撒旦的影響,也是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