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尋薇】
西班牙畢爾包,建築大師Frank Gehry的設計作品古根漢美術館乃是聞名世間的地標性建築,然而,對於吃貨來說,這是巴斯克美食朝聖必經的路線:我上星期寫的「味道超越生死」山中烤肉店Etxebarri、著名的巴斯克傳統烤魚店Elkano、三星名店Azurmendi,都在這方圓百里之內。這名單上恐怕又會多加一員:古根漢裏的一星餐廳Nerua,開業不過是短短的兩三年,不但成功摘星,還累積了國際食客的好口碑。在剛公佈的2018「世界五十大餐廳」(World's 50 Best Restaurants)排行榜上雖然僅排在第57位,但也備受看好明年可以躋身50強!
今年的世界50大餐廳頒獎典禮正正是在畢爾包舉行,從新聞渠道上大家也許已經知道排行第一的是Osteria Francescana,是距離2016年問鼎以後重登寶座,可謂王者歸來,主廚兼老闆Massimo Bottura本人難掩興奮之情,慶功派對上被眾人以香檳當頭淋。排名第2和3的分別是西班牙三兄弟拍檔的El Celler de Can Roca、法國蔚藍海岸Mirazur,去年的世界一哥,紐約的Eleven Madison Park今年退位至第4。第5嘛,就是大家所熟悉、位於曼谷的現代印度料理Gaggan——有很多人稱它為印度分子料理,其實菜式的分子技術用得不多,只是脈絡破格、呈現新穎,叫做現代料理應該較為合適吧!
這賽果驚喜不大,前五位的排名就如玩音樂椅一樣,輪流坐坐。Eleven Madison Park無法蟬聯第一可說是意料中事,畢竟去年曾閉門三個月之久以重新整頓,難免影響票數流向。榜上的亞洲餐廳一共有7家,初打入榜單即名列28的新加坡法式餐廳Odette,成績不俗,攀升速度猶如搭火箭,跟好些參與盛會的他國傳媒朋友討論過,相信是跟名廚江振誠宣佈關閉他的同名餐廳Andre有關,原本口碑極佳的Odette更顯得一枝獨秀,讓評委集中投向它。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年來香港唯一打入榜單的餐廳Amber,名次從去年的24跌至56,亦是火速下降至掉出50大之外,不禁令人議論紛紛。事實上,這兩年來,Amber在坊間亦較為缺乏正面回應,綜合我所聽過的意見:舊食客覺得過了輝煌時期,近年菜式沒有新意、欲振無力;新食客覺得菜雖然做得還可以,但整體而言平平無奇,不會留下任何印象——這就是餐飲業面對的現實,尤其是高級餐廳,當你的客群是一群周遊列國的吃貨,你的餐廳是在跟全世界同類型、同等級的餐廳競爭,稍微力有不逮,就會被比下去。據悉,Amber將在今年年尾關閉數月以作全面翻新,團隊亦會趁機韜光養晦,希望重新出發之際,也是重拾光環之時。香港作為國際知名的美食都會,竟然沒有餐廳能夠打入這影響力巨大的餐廳榜單,確實令我心感戚戚!衷心盼望有新生代廚師快馬加鞭,能夠為港爭光。
榜單上有家餐廳排名一年不如一年的,是巴斯克地區的傳奇名店Arzak——2011至2014年均排在第8位;15年名列17、16年排在21、17年第31,今年再次下滑一個名次,排在32。對於這五年間曾經造訪餐廳的食客來說,這成績毫不意外——此店的創辦人Juan Mari Arzak乃是巴斯克料理的先驅人物,女兒Elena承其衣鉢,一直幫忙打理餐廳,直到五、六年前父親正式退休,她便全面接手,然而接手以後的菜式,據悉都是負評居多,引述某位名廚的點評是:「女兒做菜企圖創新但缺乏力道,所以變成慘劇。」我的Arzak的食後感只有一句話可以濃縮:名氣與實力不成正比,菜式邏輯有點怪異、味道沒核心沒重點;如果這是一家普通的西餐廳,所做的菜尚算及格;但這是一家擁有米芝蓮三星認證又長居在世界50大餐廳榜單上的名店,難免會令人吃完以後想問「十萬個為甚麼」了!如此這般,不停下降的排名,是難以避免!
撰文:謝嫣薇(Agnes Chee)
食評人、飲食旅遊專欄作家,作品散見於中港台星馬主要媒體。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