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自沙士後,港人的防感染意識加強,近年不少防菌產品應運而生,鼻孔用隱形口罩(nose mask)、甚至防菌襟章,坊間越來越多聲稱可殺菌防菌的裝置出售。衞生防護中心卻指出,雖然這類裝置五花八門,但市民不應盡信廣告聲稱的效用,必須查證產品功效是否具有效測試及科學數據支持,並有否獲得世界衞生組織等權威組織推薦使用,建議選擇這類產品首要原則為能否減低佩戴者感染風險,而非單純殺菌或滅菌,強調現時最有效防止飛沫傳播疾病仍是佩戴外科口罩。
記者:嚴敏慧
衞生防護中心感染控制處主任黃天祐醫生表示,不少病毒細菌會透過飛沫傳播,經過呼吸道進入人體造成感染,故除了保護鼻子外,其他黏膜位置如眼、口都要保護。要預防呼吸道疾病,最有效為佩戴口罩,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曾進行研究,綜合不同國家的數字,發現正確使用口罩及保持手部衞生,能減低流感感染風險27%。港大另一份研究則指,若流感患者家屬能在患者出現症狀的36小時內,開始戴口罩及保持手部衞生,能有效減低被傳染的中招比率達67%。
公仔布口罩隔濾欠佳
坊間近年出現很多聲稱能殺菌防菌的裝置,如能散發二氧化氯達致殺滅細菌病毒的防菌襟章,黃指,二氧化氯並非特別物質,「等於漂白水類似物質」,若濃度足夠的確能殺菌及殺滅病毒,但產品屬噴霧形式,濃度有多高及能達到甚麼保護功效卻存疑,「(二氧化氯)散發出嚟會去到幾遠?會包住個人?令細菌唔會侵入到你?真係唔知」。
黃稱,市民選購防感染裝置時,要留意產品有否做過正式產品測試,「有啲聲稱做到N95口罩一樣強嘅阻隔空氣粒子能力,但原來測試時係用外科口罩方法去做」,亦要了解產品有否實質科學數據支持,並是否獲得世衞、美國疾病管制及預防中心或衞生防護中心建議使用,「如果大家都冇建議過,就要諗吓」。
衞生防護中心高級護士長(感染控制)吳毅明表示,要預防飛沫傳播疾病,最有效為佩戴口罩,但選擇口罩也有秘訣,必須為三層結構口罩,只有三層外科口罩才能過濾飛沫及分泌物,令病毒不能通過屏障,保護口鼻黏膜。至於部份人會為美觀使用有公仔圖案的布口罩,惟他指,有研究發現布口罩的防感染功效欠佳,「隔濾冇咁好」,故不建議市民使用。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