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正進行得如火如荼,賽事不乏因受傷而中途離賽的球員。暫時最多人討論的是摩洛哥前鋒岩拉伯特在對伊朗的比賽時頭部受傷,懷疑有腦震盪。現場攝影師拍攝到隊醫在場邊一巴巴掌摑到球員臉上,再敷冰灑水。事後國際足協對其不專業舉動相當震怒,並隨即發出書面譴責。運動醫學界亦熱烈討論國際足協是否有足夠指引,讓軍醫懂得如何於場邊處理懷疑腦震盪的個案,以及懷疑國際足協如何確保軍醫有足夠的專業水平於這世界足球場最高的舞台上工作。
不幸的是,五日後,這名球員再次於第二場的分組賽上比賽。一位已被隊醫證實腦震盪的球員,為何能在少於七日之內重回比賽,這種罔顧運動員健康的做法,是隊醫的知識不足,還是教練將隊醫的忠告置諸不理?這再次引起國際足協的關注,甚至有委員提出要強制判罰違反指引的隊醫或教練,甚至球隊,以保障運動員的健康。這一切再一次的熱烈討論和爭拗,掀起了球場以外的世界盃腦震盪。
去年一份國際運動醫學報告指出,2014年巴西世界盃共出現了80宗懷疑腦震盪的個案,當中超過三分之二的受傷足球員並沒有在場邊接受適當的腦震盪評估便重回比賽,包括阿根廷的馬斯查蘭奴、烏拉圭的佩雷拉,以及大家還歷歷在目、於決賽日受到嚴重腦震盪而退出比賽的德國國腳基拉馬。這幾宗世界盃腦震盪的事件,於2014年世界盃決賽周引起了運動醫學界和足球員公會的關注,強烈要求國際足協重視球員的健康安全。國際足協再次審視腦震盪個案指引,並明確明示球證在出現懷疑腦震盪的個案時,可讓比賽暫停三分鐘,讓隊醫有足夠時間在場內評估懷疑腦震盪的球員,以決定能否讓他們比賽。然而四年過後,我們並沒有看到球證有相類似的安排。不論是制度問題,還是源於球員希望繼續比賽而忽略了其嚴重性,各球隊隊醫都應確保自己對診斷及治療腦震盪有足夠認識,並應適當地灌輸球員及教練相關的醫學知識。
撰文:香港賽馬會運動醫學及健康科學中心總監容樹恆教授
隔周二刊出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