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霸權褪色中(傳媒工作者 林海) - 林海

美國霸權褪色中
(傳媒工作者 林海) - 林海

自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以來,過往十分嚴肅認真的國際政經新聞多了一陣「花生味」。前不久,特朗普在G7峯會中與傳統盟國領袖正面交鋒,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加拿大總理杜魯多都鬧得不愉快,他甚至拒絕在峯會聲明上簽字,引起歐美輿論一陣騷動。怎料一轉身,特朗普便到了新加坡與「火箭人」金正恩促膝長談,不計前嫌之餘更盛讚這位朝鮮第三代獨裁者聰明和值得信任。美朝峯會為特金二人帶來陣陣掌聲,但當大家還未回過神之際,美國卻再度大開「地圖炮」,將與中國、歐盟的貿易磨擦升級。其結果自然是招來中國和歐盟的分別反擊,以向美國貨徵收關稅作報復,而特朗普亦隨即揚言會作出反制措施,雙方你來我往,好不精采。然而,在這陣陣「花生香」之下,卻隱藏住一個正在發生的變化,就是美國領導全球的威望正在減弱,「美帝」的霸權正在慢慢褪色中。

對盟國開火 陣營矛盾日增

自二戰結束以來,美國以其自由世界捍衞者的身份和龐大的政經軍事力量,在全球範圍建立了一個以自己為中心的「西方陣營」,與蘇聯建立的「東方集團」相抗衡。儘管美國的外交決策很多時候仍是以自身利益先行,亦不乏違反民主自由之舉,但對於其核心的歐洲、加拿大和澳紐盟國,卻一直是以禮相待、緊密合作,即使有分歧亦只是透過平等對話解決,與蘇聯對共產陣營國家的全面控制相比,無疑是好得多的「大哥」。正因為美國的領導具備基本的原則底線,其打出的自由旗號亦有一定的道德感召力,民主國家普遍願意默認美國為自由世界「盟主」。冷戰結束,美國作為全球唯一超級強國的霸權地位依然不變,在不少國際事務上亦擔當起領袖或是調停人的角色,其關鍵除了美國強大的國力外,也在於它在全球範圍內建立了一定的領導威望。
然而這一切,在特朗普上台後起了變化。特朗普憑着大打「美國優先」牌上台,本來已經令盟國十分憂慮,上台之後的種種作為更是打破不少慣例。他在上任之初就已經與北約盟國因為防務分擔的問題交鋒過,惹來同盟的不信任。及後作為全球科研領導國,卻竟然無視科學事實,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之餘更大幅廢除國內環保法案,更多次指出環境協議是其他國家「製造」出來限制美國經濟發展的工具。在中東事務上,他又先單方面撕毀伊朗核協議,後將駐以色列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漠視美國在以巴衝突中的調停者角色。直到近來又對加拿大和歐盟開出貿易戰「地圖炮」。而在對盟國開火的同時,特朗普毫不掩飾對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崇拜之情。前不久在G7峯會中,他多番提出讓因為吞併克里米亞而被逐出G8的俄羅斯重返峯會,令歐美輿論譁然,更加深了他與歐洲盟友的矛盾。
特朗普種種反常態的外交舉動,善變、強橫,被不少人視為是對付中共和北韓等不講誠信的國家的上佳「技能」。問題是特朗普的態度並非是只針對對手的「招式」,而是對所有國家皆「一視同仁」。他的種種作為展示出的,是在「美國優先」包裝下的激進單邊主義,一切「我話事」,亦無需照顧盟國和其他國家的感受。這樣的鹵莽作為,正正在消耗盟國的信任和美國作為全球領袖的威信。當然,美國作為世上唯一超級強國是短時間內不會改變的事實。但自由世界會否繼續如以往唯美國馬首是瞻,卻是一大疑問。正如默克爾所言,歐洲以後要「靠自己」。在美國領導力減弱、西方陣營內部矛盾加據的同時,中、俄卻不斷向外伸延影響力,國際形勢或許會進入新一輪混亂無序的局面。

林海
傳媒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