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首間在香港以同股不同權方式上市的公司小米(1810)昨日舉行上市記者會,繼上周二突然煞停同步在內地發中國預託證券(CDR),昨日公司又直言目前沒計劃回A股發CDR。對於市場有傳是因為公司在估值問題上與中證監存有分歧,小米否認並指決定獲得中證監支持。小米將於明日招股,集資最多480億元,每手入場費4,444元。
記者:余慕恩
小米早前計劃在港上市並同步於內地發CDR,但上周二突然煞停。管理層在記者會上被多番追問原因,但未獲正面回應是否因公司估值問題而擱置發行CDR。
首席財務官周受資稱,小米成為CDR試點企業是對公司創新性的肯定,為此已準備數月,最終與中證監反覆商討後達成共識,為確保有質量發行,決定先在港上市,在合適時機再發CDR,中證監對公司決定表示支持,並不存分歧。至於何時為合適?周受資僅稱目前沒有計劃回A股發CDR。招股書中提到,根據上市規則10.08條,小米上市後6個月不得發行任何CDR相關股份,除非向聯交所申請豁免並獲得批准,並指假設重新發行CDR,將會對全體股東產生攤薄影響。
雷軍:物聯網十年內佔收入五成
小米承諾硬件綜合淨利率永不超過5%,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雷軍稱,小米的路線屬高效性價比,但較薄利多銷的政策更為豐富。一般硬件公司淨利率也只是2至3%,雷軍稱規模較大的龍頭公司如蘋果或可超過20%,但小米與這些公司的理念不一樣,將保持合理價格,料未來的淨利率約為3%。小米的收入七成來自手機銷售,同時發展物聯網(IoT)如智能家居等業務,佔收入約兩成,雷軍指「不糾結於小米是否硬件公司」,並指其物聯網業務8至10年內會提高至佔收入四至五成。
市況不穩、加上香港近月上市的新經濟股表現未如理想,小米面對估值被削、集資規模大減,周受資表示公司更着重於長遠發展,香港市場與內地不一樣的地方是面向國際投資者,又稱「從來沒有說我們值多少錢」,是「市場自己炒作」,估值的出發點視乎公司增長空間,「天花板在甚麼地方」,同時指應由市場定價。
昨早小米的上市記者會有近百名中港外媒體參與,雷軍甚少在港公開場合露面,在台上介紹公司業務後坐下惹來大批傳媒上前近距離拍照,一度有保鑣維持秩序。小米將於明天開始公開招股,招股價介乎每股17至22元,每手200股,入場費4,444元,6月29日定價,下月9日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