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屆世界盃首次引入視像裁判系統(VAR)助執法,在首輪分組賽已有幾次通過VAR判12碼。但有聲音指使用VAR準則不一,批評球證在部份爭議鏡頭沒用VAR。記者日前參觀莫斯科國際廣播中心,到VAR工作室了解運作。
住同一酒店方便溝通
世界盃全部64場賽事,無論在哪一個城市進行,都是靠在莫斯科國際廣播中心的兩個工作室。每一場球賽,球證一般有4人,部份比賽加上底線裁判就會有6人。但原來在VAR工作室就有多達11位球證緊盯屏幕,協助在球場上的球證執法。
每一間VAR工作室都有兩組相同器材,總共超過30個屏幕,靠球場上33個鏡頭捕捉球員一舉一動。主VAR裁判可直接與場上的主裁判對話,而在他身旁的為主控制員,負責提供最理想的鏡頭予主VAR裁判。當主VAR裁判發現問題時,會要求主控制員安排重播,而因球賽仍在進行,故副VAR裁判會接手,讓主VAR裁判專心觀看重播。所以,有時場上的主裁判雖看似沒以VAR協助,但背後的11人一直在工作,主裁判沒看重播,很大機會是VAR裁判看過後認為沒必要。然而VAR裁判只是協助,場上的主裁判才有決定權。
此外連越位也有專人負責,越位裁判亦能與旁證直接對話,他身旁亦有一位控制員安排最佳鏡頭。11人中有一位負責監察,若電視畫面交代事件更清楚,會着主VAR裁判觀看電視。房內亦有閉路電視鏡頭,讓觀眾知道房內情況。今屆賽事共有13隊VAR團隊,而主VAR裁判與主控制員都是合作多時,用同一母語及住在同一酒店,可更有效溝通合作。
■記者禤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