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後代紐約搞「虛擬」賽事氣氛媲美世界盃

港人後代紐約搞「虛擬」賽事
氣氛媲美世界盃

世界盃足球賽如火如荼地上演,紐約市一所網吧卻引來了觀看「虛擬」賽事的人。他們身穿藍色隊衣,朝螢幕上虛擬角色高呼。這個後援會以香港武打片《五毒》命名,熱愛電競的加拿大港人後代吳定邦,今年初成立紐約首個觀看虛擬賽事的後援會,聚集志同道合玩家,希望把電競推動成主流比賽。

駐紐約記者:沈靖

位於曼哈頓下東城的Waypoint Cafe,同時設有網吧和咖啡廳兩個南轅北轍的空間,以一暗一明的燈光為分野。訪問當天正舉辦電子競技聯賽,玩家窩在網吧裡不見天日,觀眾則守在不足十米距離外、陽光充沛的咖啡廳,透過大屏幕為紐約隊伍打氣。

「這是讓熱愛電競的人共聚一堂的平台。」移居紐約五年的吳定邦,正職從事品牌策略,今年初成立以業餘為樂的電競後援會,緣於一份執著,「後援會這個概念在世界都很流行,我來到紐約後,發現沒有一個電競愛好者的後援會。於是我挨家挨戶尋找適合的場地。」被多間酒吧拒絕後,他終於在一所網吧館覓得知音,讓他用大螢幕和直播設備觀賞「賽事」。

成立後援會之初,深受港產武打電影熏陶的他用上70年代武打片《五毒》(Five Deadly Venoms)命名。「『五毒』代表五種毒蟲,在電影中他們各懷絕技。而紐約市有五個區,每個區都文化迥異。」他續稱,不少紐約客都熱愛武打電影,由此可吸納志同道合的人,在電競平台上無分彼此地交談。

「五毒」後援會以草根方式發展,參與者都是道聽途說地闖進來。大學一年級的女生梁思穎,今年一月開始留意Overwatch League電競賽事,從網上得知「五毒」,就獨自摸進來,「我很喜歡這個地方,特別是我本來是一個文靜的人。透過每星期的交流,我結識了不少朋友,也學習到要勇於發表意見。」

愛好電競的人來自五湖四海,現場不乏少女歡呼,打破了「男生專利」的觀賽場面。但電競始終以男性玩家為主,女性玩家仍深受歧視。「有一位韓國女選手,技術超凡,連場取勝,卻被網友指責造假、出術。」高諾恩第二次到現場觀賽,發現網友對「女士打機」嗤之以鼻。「她用兩部webcam拍攝打機過程,一部拍她用電腦,一部拍她手部動作。但網友就是不相信。」

電子競技賽事近年於全球掀起風潮,根據遊戲數據調查公司SuperData,去年全球有近2.6億次觀眾歡看電競賽事的紀錄。同年,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於高峰會上提到,「考慮將電子競技列入奧運項目。」2012年,全球首個觀看電子競技的酒吧連鎖品牌Meltdown,在加拿大、英國和歐洲多國開設分店,愛好者除了觀看現場直播,也可隨時變身成參賽者,但連鎖店尚未捲入紐約。

電子競技不按身型和體質淘汰玩家,使「運動」不再局限於年齡、種族和性別。乘世界盃之勢,Overwatch League電競世界盃亦如箭在弦,今年11月展開世界賽。賽事挑選了四個國家(南韓、美國、泰國和法國)為代表,但成員可來自世界各地,如香港歸列南韓隊伍內。加拿大出生的吳定邦揚言:「我已經準備好加國隊衣,屆時會再舉辦現場直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