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過梁天來 - 馮睎乾

慘過梁天來 - 馮睎乾

小時候常聽老一輩說「慘過梁天來」,新一代,尤其是九十後,大概只會說「而我不知道梁天來是誰」。或許要改成「慘過梁天琦」,才較能引起共鳴。但我們不是要發揚廣東話嗎?「慘過梁天來」正是地道的廣東俗語,值得一談。
梁天來的慘事,早被改編粵劇、電視劇,一度家傳戶曉。據聞已故名伶黃曼梨曾說,歷史上梁天來含冤莫白,而戲曲、電視劇都讓梁天來得以申冤,所以每有梁天來劇目上演時,都會傾盆大雨,象徵冤情。《維基百科》更記載一則都市傳說:七十年代無綫播《梁天來》時,恰巧有「618雨災」,當時有報章說是電視劇引發雨災。若是真的,這就是七十年代版本「丁蟹效應」了。但我再翻查資料,「618雨災」發生於1972年,而《梁天來》則在1974年尾播放,根本風馬牛不相及。黃曼梨所言又是否有根據呢?
梁天來真有其人,慘案亦真有其事,但若非清末著名作家吳趼人將其事跡寫成小說《九命奇冤》,相信也不會廣為人知。據《九命奇冤》所述,雍正三年,廣東土豪凌貴興誤信馬半仙的預言,說他翌年可中解元,因此花了一萬兩銀買通考官,誰知第二年名落孫山。馬半仙自然有一套「一定中,除非唔中」的神棍邏輯,於是向凌貴興解釋:你不中舉,是因為表兄梁天來在家鄉番禺譚村所居的石室,壞了凌氏祖墳風水,必須夷平。凌於是派人跟梁天來交涉,要求梁把石室賣給他,但梁天來堅持「不拆不遷」。那個中間人回報凌貴興時,加鹽添醬詆譭梁天來,致表親反目成仇。雍正七年,凌貴興雇用一群強盜,到石室縱火,熏死室內八名梁家女眷,一人已有身孕,釀成七屍八命慘案。這邊廂梁天來大興官訟,那邊廂凌貴興驅遣財神,吳趼人由是把廣東官場的黑暗世界,刻畫得淋漓盡致。其後梁天來赴京告御狀,凌貴興一黨人終於被捕,凌在雍正八年凌遲處死。
學者羅爾綱曾考證《九命奇冤》的本事,查過《番禺縣志》和一些清人筆記,確定梁天來七屍八命案是史實,他最後沉冤得雪。可見黃曼梨的講法肯定是錯的。但羅爾綱也考出一些鮮為人知的事:凌貴興後人原來曾替他辨誣,這可能是為了洗刷先祖污名,但事隔三百年,我們也不能一口咬定凌氏沒被冤枉。跟車固然不能太貼,但太遠的話,連車尾燈也看不到,也就無謂插口了。
我讀過吳趼人的《九命奇冤》,的確好看,難怪胡適在〈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大加贊賞。胡適認為中國舊小說向來欠缺布局,即使《紅樓夢》也嫌結構鬆散,但《九命奇冤》不同,它受了西洋小說影響,布局嚴謹,稱吳趼人「用中國諷刺小說的技術來寫家庭與官場,用中國北方強盜小說的技術來寫強盜與強盜的軍師,但他又用西洋偵探小說的布局來做一個總結構」。第一回開場,作者沒交代因由,直接寫強盜在石室外鬧哄哄放火,先聲奪人,這種敘事手法,確實是西洋文學慣技,所謂「in medias res」(意思是:攔腰直入故事中間的高潮位),令我想起《大時代》一開始,丁蟹在天台把兒子逐一擲下去,再倒敘緣由。但我最欣賞的,並非《九命奇冤》的結構,反而是作者對人性的細緻描寫,例如頭幾回寫凌貴興和他身邊的馬屁精,情態活靈活現,很有喜感。即使你對梁天來沒有興趣,這部小說依然值得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