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世界盃,中國隊即使未能出線參賽,中國人仍然非常關注,有人羅列數字證明「這屆世界盃,最大的贏家是中國」:12萬球迷去俄羅斯、買走4.3萬張門票,比賽用的足球、國旗、隊服、紀念幣、吉祥物等全是中國製造,而大量中國公司出現在場邊廣告,贊助金額高達53億人民幣。央視主持白岩松更說:「今屆俄羅斯世界盃,中國除了足球隊沒去,基本上其他都去了!」
既然中國隊沒有參加的世界盃決賽周,中國都是大贏家,那麼金正恩在結束特金會一星期後立即飛到北京,難道北京仍然是大贏家?
金正恩突然訪問北京,且是不足三個月之內三度訪華。前兩次是為特金會作準備,尋求北京的支持,今次應是向習近平彙報或通報特金會。正常情況之下,金正恩僅派出特使到北京即可,今次親自出訪,既顯示對習近平的尊重,而這種尊重往往可獲驚人回報,中國的大量經援就是這樣送出去,也藉此鞏固特金會的成果。
特金會之前,習近平兩度見金正恩,以塑造自己就是金正恩背後的「大佬」;會面之後,做戲當然要做全套,加演一場彙報騷也很有必要,以示兩國關係密切,金正恩今次在北京不斷強調的正是中朝傳統友誼:「朝中如同一家人同甘共苦,互相關心和支持,攜手向世人展示兩國關係已超越傳統的關係,發展成為史無前例的特殊關係。」
中朝為抗美互相利用
事實上,北韓在特金會之後面對的美國壓力也是很大的。會前雙方主要磋商會談成果,就聯合聲明針鋒相對;會後要進行實質性談判,商討去核化的條件、具體步驟等,這是非常艱巨的,北韓要獨力面對美國幾乎是不可能的,畢竟金正恩手上除了幾枚核彈,再沒甚麼籌碼,相反有了北京作後台,美國向北韓施壓時就多了一重顧忌。這正是金正恩的如意算盤。
可以說,金正恩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地點,見了正確的人,空手套巨利,沒付出甚麼就得到超高的回報:增加日後與特朗普交手的籌碼,以及極可能是一車車的糧食、能源等經濟援助。今次隨行官員中多了內閣總理朴鳳柱,應該就是負責接收援助,以及向中國取經,以便北韓日後推行改革開放!官方新華社引述習近平說,「對朝鮮作出了將工作重心轉向經濟建設的重大決定,朝鮮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感到高興」,是否暗示北韓的重大轉向呢?總之,金正恩繼特金會後,再度成為大贏家,以致相比第一次訪華時的拘謹,今次展露的笑容特別燦爛。
至於北京為甚麼甘心被北韓利用,也是美國壓力使然。現在美國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已進入關鍵時刻,中國能夠反擊的籌碼並不多,而北韓此時委身過來,讓北京在朝鮮半島問題上不至被邊緣化,也就是習近平見金正恩時所講的「中方將繼續扮演建設性角色」。這是一張令北京可以左右美朝談判的王牌,將來即使成事不足,但敗事有餘,破壞美國的朝鮮半島大計還是可以的。得此好牌,北京怎會放過?於是邀請金正恩官式訪華,好讓兩國的新關係正式確定下來。
問題是,雙方只是互相利用的關係,因為有美國這個共同對手才走在一起,這樣的關係脆弱不堪,只要美國略施手段,這種同盟關係就可被輕易打破。現在的美國又豈是如此好騙?
潘小濤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