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創意】小說港 - 余家強

【有限創意】小說港 - 余家強

香港既做不成功中藥港或數碼港(貝沙灣升價唔算啩),諗過小說港嗎?我教中學寫作班說:「自上世紀五十年代起,香港小說至少有三十年時間領先全球華文界。」學生問怎可能,從人口比例上,幾百萬對十幾億的確不可能。感性地講,巨龍走火入魔自殘自毀,一隻斷爪從身體掙脫出來隔着海峽相望,傷口流血不止,那寶血滴盡巨龍精華,凝聚為東方之珠。具體地講,全靠香港有自由。
我說的自由並不抽象,以武俠小說為例,大陸遭逢「破四舊」不能寫,台灣呢?有沒有留意台灣的武俠小說通常不涉及歷史?白色恐怖下,作家們深怕被指借古諷今,像金庸《射鵰英雄傳》般刻劃半壁江山、庸臣誤國等,觸及國民黨痛處,會被文字獄的,唯沉溺於尋仇或奪寶故事,境界自然較低。金庸從內地來港,古龍在港出生,溫瑞安雖是馬來華僑卻成名於香港,梁羽生更不待言。今(金)古溫涼(梁),包攬時空氣候。
又如愛情小說,大陸紅衛兵不解浪漫,台灣呢,警察要接受報案去捉姦的。我並非贊成婚外情,但弄成要拉要鎖(而不只作為離婚理由),會少了一大片發揮空間吧?不為亡者諱,吾友林燕妮便介入黃霑家庭,她寫遍各類畸戀。
再如科幻小說,內地政府令人民缺乏想像力不用說(唉又不用說),台灣人崇尚負笈美國唸工程,所以出了個十足科學家的張系國,《星雲組曲》好看猶如未來預言書,但論閱讀趣味,始終不及我城衛斯理。衛斯理名篇如《追龍》和《換頭記》,往往拿極權政府開玩笑。作者倪匡逃共南來,連同上述提及的諸君子或其祖上,盡皆避秦播遷者也,說十幾億華人加起來不及香港固然天方夜譚,一時多少豪傑卻肯定是事實。
冰島能,為什麼香港不能?說的是世界盃。但足球,畢竟得同一時間湊齊廿幾員精英才成到軍;小說呢,兩三枝健筆足夠流芳百世。拍電影搞多媒體辦電競要專業訓練,唯獨寫字人人懂,不滯於物。
我城不把小說港發揚光大,無以為繼;閱文(772)倒會揀在香港上市,是它知道創作與自由經濟不可分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