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票贊成、17票反對,保皇黨硬銷多年、兩度強闖立法會的觀塘海濱音樂噴泉,最終戲劇性地以一票之差,於6月11日的工務小組遭否決。回顧本次審議程序,保皇黨及政府一直死撐支持興建音樂噴泉,但其理據荒謬、建議離地。諸如梁美芬等議員倡議在「海濱興建音樂噴泉」可以推廣「親水文化、提高歸屬感」,卻忽略以音樂噴泉取代草地,休憩的遊人根本無歇息之處,其思路之古怪,實在令人難以理解。
更令人憤怒的是,政府千方百計玩弄數據,揑造民意支持,甚至選擇性公佈數據以誤導公眾。當中令人質疑的,不單是部門的專業,更加是政府的誠信操守。譬如在所有立法會文件及會議紀錄之中,政府均只引用「部份區議員」所作的調查稱:「部份區議員曾進行意見調查,受訪者中85%以上表示支持在觀塘海濱興建互動音樂噴泉的建議。」
此說法當然不能瞞天過海,很快便被揭發該調查原來是由保皇黨民建聯所做,其內容偏頗,並引導受訪者支持該項目。事實上民間團體,如東九龍社區關注組亦作出同類民調,結果得出85%居民反對項目,偏偏被政府故意忽略。
為造勢篩選民調結果
說到這裏,巿民會以為政府內部從未就音樂噴泉作出民調,才要引用他人調查。豈料近日傳媒揭發,原來觀塘民政處早在2015年已作過問卷調查,只是選擇向公眾隱瞞結果。
據有線《新聞刺針》報道,觀塘民政處曾經於2015年5月底至6月初進行問卷調查,問及市民是否支持音樂噴泉項目。傳媒多番追問之下,民政處才承認曾進行調查,結果顯示51%市民支持項目、39%反對。姑且莫論該項調查的方法是否客觀中立、結果是否真確,政府曾經進行民意調查是鐵一般的事實。
然而過去3年,立法會各個委員會曾多次審議觀塘海濱音樂噴泉項目,本屆會期內民主派議員亦曾多次就民意調查質問政府,惟當局從來無公開民政處曾進行調查的事實,對外只引用民建聯所作的調查。
若然不是傳媒揭發,該項調查恐怕就此石沉大海,問卷內容及結果為何,公眾便無從得知。政府做法等同篩選調查結果,一旦調查結果不合意,便將其隱瞞,政府透過操縱調查結果,以達其政治目的。
再者,音樂噴泉其實是極不環保,長期消耗食水和電力,根據政府提供數字,音樂噴泉每年浪費約55萬公升食水。今年世界衞生組織報告便指出,全球至少有8.4億人口缺乏安全乾淨的飲用水,相當於每9個人中即有1個人無法飲用安全食水;水務署亦早於2008年推行《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強調節約用水,然而政府卻依仗音樂噴泉由康文署管理而毋須交水費,肆意浪費食水,分明與水務署節約用水的呼籲相違背。
為強推地區小白象,政府不惜操縱數據、誤導市民。我在此奉勸政府及保皇黨一句,回頭是岸,為時未晚。切勿違反民意,將項目再排上工務小組,甚或粗暴繞過工務小組強闖財務委員會審議。1億元的社區重點項目,在其他區份已經足夠完成很多民生項目,如南區區議會決定將撥款用作為長者提供眼科檢查服務、以及提供穿梭巴士/復康巴士服務等等。政府應盡快放棄興建音樂噴泉,重新決定1億撥款的用途。否則,政府所失去的將不單是5,000萬公帑,更加會失去市民對政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