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區奇景】
【本報訊】入夜後,街道上行人匆匆回家,店舖相繼落閘閂門。土瓜灣舊樓下的24小時自助洗衣店,卻燈火通明。單身一族、長者、家庭主婦每人提着一個又一個裝滿污穢衣物的水桶,向着自助洗衣店走去,百多呎的空間頓時變得好不熱鬧。土瓜灣劏房密集,單是美景街、美光街及落山道三條街道,就有14間洗衣店,6間為自助式、8間屬傳統洗衣店,數目比藥房更多。
記者:李詠希 譚靜雯
夜幕低垂,土瓜灣美景街與落山道交界,店舖相繼落閘閂門,但三間24小時營業的自助洗衣店卻燈火通明,其中在轉角處的洗衣店,以黃、藍色大招牌配落地玻璃,在漆黑中尤其顯眼。店內原為洗衣人士使用的椅子、插座,也吸引附近街坊來打發時間,有小朋友在內打機,也有長者帶報紙解悶,有長者笑言,「平日不時來洗衫,就算唔使洗衫亦會來坐吓」,只因所住劏房太焗太悶,想「透透氣」。
「劏房細到床都放唔落」
晚飯時段後,越來越多人去洗衣店,大家都「有備而來」,帶同大袋或籃子帶走衣物,鍾先生是其中之一。放下裝滿髒衣服的藍色水桶後,他對付款程序顯得有點不知所措,要由街坊協助,「我都係洗咗兩次,本身係去對面嗰間(自助洗衣店)洗,但(洗衣機)滿咗先過嚟洗,呢度要成25蚊(一轉),對面先5蚊」。八達通「嘟」一聲付款後,洗衣機倒數24分鐘,鍾先生坐下來,脫了拖鞋,細說他的故事。鍾先生原本與父母居於油塘公屋,為謀生計,最近一個月搬遷至土瓜灣的劏房獨居。他形容月租2,400元的劏房「細到離奇」,「1米7乘1米8,細到床都放唔落」。
任職地盤工人的他,衣服較易整髒及有汗水,劏房無洗衣機,就要隔日落樓到自助洗衣店洗衫,「冇辦法咪將就吓囉,做嘢幾攰都要攞落嚟洗」。那手洗衣服呢?「一個套房有8、9個人共用廚廁,污糟到不得了,點手洗?洗咗都乾唔到,冇地方晾啊!」
鍾先生表示,已經忍受不了現時惡劣的居住環境,準備遷至同一所大廈的其他劏房,空間較大,但月租就加至3,500元,「新嗰間劏房面積大啲、有獨立廚廁」,亦只須與另外三人分租,「起碼唔使咁污糟,但都係冇洗衣機。」洗衣機在轉動,發出轟隆的聲響,店內瀰漫淡淡的香氣,與殘破舊區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