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填區獨白:冰島的世界盃(楊懷康) - 楊懷康

堆填區獨白:冰島的世界盃(楊懷康) - 楊懷康

我不是足球迷。在俄國舉行的世界盃決賽周至今也只看過冰島對阿根廷那場賽事。那個晚上,看到冰島34歲的門將在下半場救出美斯操刀的十二碼,禁不住大喊狂吼,聲震整座大廈,可幸管理處沒有上門投訴。賽事加時5分鐘,雙方1比1握手言和。賽果讓我跟35萬冰島人一般地振奮。能打入世界盃決賽周已殊不簡單,打和勁旅阿根廷更是另一個奇蹟,此又能不叫人歡呼喝采?
冰島打入決賽周證明起碼在足球而言,人多並不勢眾,人多更非如毛主席所言好辦事:這一屆的世界盃人口最多的四個國家——中國、印度、美國和印尼——都無緣入圍。銀紙顯然也不是大晒——美、中分別為最大的經濟體,而中國的首富們莫不深知習大大有個世盃夢,紛紛解囊以圓其夢。可惜國足連決賽周也無緣入圍,那又怎不氣煞中南海!
我撐冰島,固然是出於鋤強扶弱人性良知,更因為同事耀哥是冰島外父,他的寶貝女嫁了個冰島人。同姓尚且有三分親,何況同事的女兒落籍為冰島人,那當然更加要撐了。是以那個晚上我跟9,500公里外的冰島人心連心,興奮莫名。
冰島足球冒起之急確實令人側目。11年冰島居世界足協(FIFA)排行榜的129位,到了去年已猛然急升至第19位。在世界足球史上,冰島坐火箭般的表現肯定是個紀錄。地處天涯海角,一年裏大半時間冰封的小國,憑何能14億人的強國所不能?冰島大學的Vidar Halldorsson教授研究過冰島在世界足壇綻放異彩的本末,著有專論。翻過他的研究,可以告訴大家,冰島的秘密武器是「有維京人特色的鬥志」——The Viking fighting spirit。

小國寡民 勝在團結

當然,空有天生的民族精神而無後天的配合,一切還是歸於徒然。過去20多年來,冰島大手投資硬件,全國各地建了13個全天候室內足球場;此外又將電視轉播權的收益為150間學校建造了鋪上電器融雪人工草皮的室外足球場,讓學生自小有機會練習。然而以強國的財力、搞基建的本事,全天候足球場,小菜一碟而已。冰島入圍世界盃決賽周,強國沒有,關鍵顯然是人而非硬件的因素。
人的因素,首推教練。讓Halldorsson教授說來,冰島發展足球的轉捩點是在2011年邀得瑞典籍的Lars Lagerback加盟為國家隊教練。他引入了講求體能、團隊合作、有系統地嚴密布防的英式足球踢法。這個戰術的要義是落場踢波,不是個人表演,而是要團隊贏波。他們作過分析,人口有限,有踢波天份的大將如鳳毛麟角,制勝之道,要靠過人的體能搶波突襲,而非憑控球技藝組織攻勢。
既有自知之明復有清晰目標,冰島培養球員的辦法是除了操練還是操練,而同樣重要的是藉心理輔導,建立團隊精神,令每名球員體味落場是為團隊、為國家而戰,而非為個人榮耀表演技藝做英雄。可是在2016年打入歐洲盃後,這個團隊精神遇上考驗。本來說好大家平均分配花紅,後來個別球員有異議:後備球員沒有落場,卻拿同一樣的花紅,公平嗎?
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共富貴,天下皆然。是以Halldorsson教授對冰島足球的前景不敢樂觀,慌怕他們早晚會步職業球員的後塵,只顧爭取表演機會做英雄明星——及其天價薪酬——而敗壞團隊精神。說到底,小國寡民,人才有限,若不團結一致,根本沒有出路。成功蘊藏沒落,能不警惕?
從萬里之外視之,冰島值得我們欽佩。以香港一個大型屋邨的人口,在惡劣的先天環境下,憑着堅毅的民族精神、科學的頭腦,把一個個哥利亞殺下陣來。從冰島的故事可見,人多固然不足懼,錢多亦不可恃;只消團結一致、用心食腦,即使所謂超級霸權強國亦不堪一擊。這個冰島故事何其勵志!不管捧不捧到世界盃,冰島肯定都是大贏家。讓大家齊來為我們的冰島外父耀哥喝采!

楊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