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跟自己一模一樣的人 - 馮睎乾

遇上跟自己一模一樣的人 - 馮睎乾

有一種電影,客觀而言不算特別出色,甚至於有點怪,但看完了,它又莫名其妙縈繞心頭,揮之不去。郭在容導演的《遇上世界上另一個你》,正是這樣的一齣戲。故事講住在東京的青年涼(古川雄輝飾),在戀人百合(藤井武美飾)失蹤的一百天後,獨自往北海道旅行,中途遇見與百合一模一樣的女孩亞矢,而亞矢又有一個失了蹤的魔術師戀人,他跟涼一模一樣……撇開奇幻劇情,這不過是一個「愛的替身」故事,但「分身」這個概念,卻令我玩味良久。分身,即兩個沒血緣關係而一模一樣的人,這主題最經典的電影,自然是奇斯洛夫斯基的《兩生花》,美得匪夷所思。《遇上世界上另一個你》顯然參考了《兩生花》,尤其是那「一生一死」母題,也有點諾蘭《死亡魔法》的影子。「分身」的日文,直接取自德語「Doppelgaenger」,電影提及愛倫坡、歌德都見過自己的分身,其實不太準確。愛倫坡寫過一篇以「分身」為題的小說《William Wilson》,不代表他真的見過分身。至於歌德的故事,不但電影搞錯,很多德國人也弄糊塗了。
歌德遇見「分身」的故事,見於其自傳《詩與真》(Dichtung und Wahrheit)。他跟牧師女兒菲德麗琪(Friederike Brion)有一場短暫而轟烈的戀愛,分手後歌德獨自策馬而歸,心情抑鬱,突然有種奇特的預感來襲。他說「我以心眼,不是肉眼,見自己在同一路上,騎馬迎面而來」(Ich sah naemlich, nicht mit den Augen des Leibes, sondern des Geistes, mich mir selbst, denselben Weg, zu Pferde wieder entgegen kommen),那人穿了一件藍灰帶金的衣服,歌德從未穿過;又說「我從夢中掙扎醒來,那形象亦煙消雲散」(Sobald ich mich aus diesem Traum ausschuettelte, war die Gestalt ganz hinweg)。很多人看了這段話,以為歌德遇上他的Doppelgaenger,其實還有下文。八年後歌德再訪菲德麗琪,在同一路上騎馬,猛然省起自己身上穿的,正是八年前用「心眼」看到的衣服,但他不是故意穿成這樣,只是偶然,他由是明白:當年那個擦身而過的「分身」純屬幻象,只為了轉移他的注意力,撫慰跟情人分手的哀痛。換言之,這是一種心理自衛機制。與其說是分身,倒不如說是預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