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見報之際,德國隊已在昨晚亮相,表現對辦與否應稍有眉目。上周我在本專欄提到,過去30多年來我一直捧開德國隊,四年前德國四奪世界盃,去年又奪得洲際國家盃,至今仍在國際足協榜上排第一,但若然讀者問到德國今屆奪標機會如何,我卻沒有上屆時那麼樂觀,認為今屆不無暗湧。
回顧歷史,德國隊的榮辱,往往與拜仁慕尼黑的盛衰密不可分,國家隊的骨幹往往來自拜仁,例如今屆常規正選陣容,便差不多有一半來自拜仁,例如紐亞、曉姆斯、謝路美保定、甘美治、湯馬士梅拿等。因此,拜仁是國家隊的搖籃,同樣重要的是,球員也在那裏踢慣踢熟取得默契。
上屆奪冠功臣老化
德國上屆(2014年)奪標,細心一看,拜仁在2013年取得歐聯冠軍,並在2010及2012奪得亞軍;另外,德國在1974年奪標,拜仁在1974至76年連續三屆取得歐聯冠軍,陣中更有傳奇名將碧根鮑華及「轟炸機」梅拿,因此,國家隊與拜仁的高峯期可謂同步。不錯,德國在1990年奪標時,拜仁正陷低潮,但當時「三劍俠」馬圖斯、奇連士文、布林美,卻在巔峯期的國際米蘭一同效力並鍛煉成鋼鐵組合,可作補償。
可惜拜仁近年表現不理想。不錯,拜仁在德甲一向「打橫行」,但在過去幾年接連在歐聯四強止步,說明它不再處於歐洲巔峯水平,而這一定會影響到國家隊表現。
再講陣容,今屆仍在陣中的上屆很多奪冠功臣,表現都在走下坡,例如世界首席鋼門紐亞久傷初癒狀態成疑,世盃神射手湯馬士梅拿狀況回落今非昔比,兩年前歐國盃連一球都入唔到,這都是大家最易看到的隱憂。
但我最擔心卻是防守中場這一環,識波的球迷都知道當今足球講求攻守效率,防守中場是重中之重,但如今德國大軍名單中,正宗防中只有兩名,首選的基迪拉,已經31歲高齡,在決賽周這類隨時一個月內要踢七場波的高強度賽事,很難場場都勝任防守中場所需的「滿場飛」踢法,又不是四年前,有個「搏晒老命」的舒韋恩史迪加及被推上前踢防中的拿姆可以分擔,次選則是尚待考驗的魯迪,卻奧斯和哥列斯卡等也不算是正宗防中。防中隨時成了德隊的「阿基里士的腳眼」(Achilles' heel)。
事實上,德國隊在之前連續五場熱身賽都未能勝出,最後一場才險勝沙地,近日更傳出內訌。但德國卻有一優勢,就是勝在抽到好籤,若然列強在分組賽皆順利以首名出線,德國在下線會碰到最難啃的敵人,只有阿根廷和西班牙,我認為兩者皆沒有冠軍相,尤其是看過兩隊在首輪比賽亮相後;反而,實力較強的巴西和法國,皆在上線,讓德國在殺入決賽前可以避過這兩頭最兇猛的攔路虎。